本报讯(记者 秦华 实习生 杜雨涵)记者从7月22日召开的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开展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是贯彻落实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摸清全省旅游资源家底、明确发展方向、推进资源转化利用的基础性工作。自2023年5月以来,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这场覆盖16.7万平方公里的资源普查,不仅用数字高程模型为中原大地建立三维档案,更以创新性的“资源富集区”理论重构了文旅产业空间布局认知体系。摸清了家底,全省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涵盖了全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做到了底数清、类型全。其中,新发现旅游资源单体42738个,占比达18.67%,这些新资源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省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此次普查,我省旅游资源的特色更鲜明地呈现:全省人文资源占比高,全省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187171个,占比81.78%,充分彰显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一河三山”地区资源富集,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是我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通过普查,也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在资源转化方面,将聚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产品打造方面,将围绕游客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在普查成果方面,编制了“4+4”系列成果,即四个主报告:《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河南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指南》《河南省旅游资源富集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河南省特品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四个专项报告:《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专项报告》《河南省工业旅游资源专项报告》《河南省康养旅游资源专项报告》《河南省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专项报告》。这些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普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关键是要做好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下一步,我省将界定新资源观,注重更新;突破时空概念,注重转化;突破边界属性,注重利用。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