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陶然 文/图
周一健身房跳操,周二剧本杀当NPC,周三自学茶道,周四与AI“聊”了一天,周五放下手机周边游……7月,《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发布,报告以十大生活方式趋势为切口,对年轻人消费趋势进行统计总结。你是否注意到,这届年轻人的生活说明书,早就不按常理出牌了。
当下,技术演进和文明迭代正在全球化土壤中加速共生,站在时代交叉口的年轻人,正以“价值觉醒者”的身份重新定义消费、社交、工作、自我价值实现等不同维度的边界。他们以消费重塑关系、用选择重构秩序,如何让“有用”不再只是生存逻辑,更成为与世界深度连接的方式,也呈现出消费观背后的情感转向与社会逻辑的变化。
从“产品导向”迈向“价值共鸣”
一份能让人“嗑CP”笑出声的内容订阅,一场与“搭子”共享的Citywalk,一张写着“升职加薪”的金箔贴纸……这些看似细碎却打动人心的消费,构成了当代年轻人心中真正“有用”的生活选择。
“8点下单的喜茶,12点终于喝上了。”立秋当天,言言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为了抢到喜茶与CHIIKAWA联名产品,她特意定了早上7点的闹钟,可完成下单时,前面已经排了40多杯。“本店联名款套装暂时售罄”……10点,记者打开喜茶小程序,除部分门店还有贴纸套餐外,多数联名套餐已售罄。
据调查,记者发现,当下年轻消费者的选择正在从“产品导向”迈向“价值共鸣”。他们不再仅仅关注“它好不好用”,而是更关心“它是否代表我”。
但是不少人也认为,此次消费性价比不高,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情绪价值。“其实我们想要的是三小只的娃娃,实不实用真的不是很重要,我们要的是宝宝们给的情绪价值。”一次性集齐三款娃娃的小景表示。
清华大学消费研究院发现——这代年轻人愿意为“能讲故事的日用品”支付37%溢价,但同时会用比价软件精确计算每一分钱的价值。
在郑州,“夜校风”强势而来——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如图),在“夜校”里寻找精神远方,乐器课、舞蹈课、书法课、手艺课、戏剧鉴赏课……据介绍,各类传统文化类艺术课程常常座无虚席,有的课程甚至一分钟内便被抢光。
“不是不想稳定,而是想把日子过成可编辑的开放世界。学习古琴,让我解构并重写生活叙事,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在音乐中,我可以释放工作中的压力、消除焦虑。”上了半年古琴课的高湘表示。这种新型生活哲学背后,藏着当代年轻人最精妙的生存智慧。
解锁生活的“隐藏副本”
《2025中国青年旅游观察报告》显示,沉浸式“慢游”(55.3%)和“自由行”(52.3%)是受年轻人喜欢的旅游方式。另外,在旅程中打卡知名景点(50.6%)、追求小众景点(41.9%)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热门选择。
今年暑假,大学生小郭和朋友一起参加了一场名为“正念疗愈冥想·嵩山静修之旅”的山居静心之旅。回来后他们表示,三天的修行中,他们的身体得到了舒展,心灵得到了放松。
而95后上班族毛毛今年去厦门的休假旅行中没有刻意打卡热门景点,而是跟着导航慢慢游览老城区,走进小巷看当地人泡茶、聊天,看表演,全身心地沉浸在当地的文化氛围之中。在她看来,这种“慢游”方式能够让人们真正触摸到一座城市的灵魂,体验到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烟火气。
年轻人生活工作“新标配”
杭州有个00后团队,用开源模型搭建的母婴AI工具,上线三个月就拿到千万级融资;深圳的DeepSeek实验室里,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正在挑战谷歌、微软的霸权;马斯克旗下的xAI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22岁,最小的才19岁。
2024年,AI全方位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其功能不断突破传统边界,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层次的发展态势。在工作和学习场景下,AI以其高度智能化的特点,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助手。
今年6月毕业的小赵是一名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成绩不错的他性格内向,在求职时缺乏自信,屡屡碰壁后,他学习使用AI优化简历,用AI面试官进行循环面试练习。如今,小赵已经顺利入职郑州一家公司的技术岗位。
一位程序员告诉记者,现在他已经离不开AI了,因为AI能帮助他减少很多耗时耗力的检查和重复性工作。有专家表示,AI作为新的科技浪潮还会继续滚滚向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而是一张允许我们随意涂鸦的空白画布。这届年轻人,不过是拿起了更鲜艳的画笔。他们用“微出轨”对抗系统僵化,以“趣味防御”消解时代压力,把“不可能”变成“我试试看”。
“这不是叛逆,而是数字原住民特有的生存策略——用微观创新对抗宏观焦虑。”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心理学专业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爽这样说道,“这种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浪潮推动下,对过去固有模式的深刻调整与转型,它意味着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具有趋向于更加自由、更有活力、更为现代的生活内涵。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才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渐渐地形成一种新的道德,开启一轮前所未有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