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多样化传播呈现石窟魅力 ——访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编,《中国摄影》杂志社社长陈奇军

石窟摄影作品如何通过专业媒体及新媒体平台“破圈”?在参观完“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后,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编,《中国摄影》杂志社社长陈奇军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陈奇军表示,本次展览的摄影家们,不仅是石窟之美的发现者,更是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他们通过美妙的镜头语言,再现了巩县石窟的千年艺术精魂,而作为传播者,如何让巩县石窟从河洛大地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如何将这种文化光芒辐射得更广、更远,值得思考与探索。

“当下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快捷,主流媒体可以探索通过更加多样的传播形式、更加丰富的传播内容、更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来呈现巩县石窟的魅力。” 陈奇军还建议,在传播过程中,不要只停留于简单的文字资料介绍和摄影作品呈现,而应该把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讲述出来,这样的传播才能更加有温度、更加打动人心,这便要求摄影家自己首先要对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拍出的作品才能感动观众。

在陈奇军看来,传播还应该考虑到传播给谁的问题,石窟摄影作品的受众应该是普通的观众,从这个层面来说,摄影家讲述的故事不一定非从摄影艺术创作的角度来呈现,而应该考虑到观众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在这个创作方向的引导下拍摄出的作品才具有更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本报记者 秦华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