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雪苹 文/图
购买材料包亲手组装,挑选心仪图案制作拼豆钥匙扣,体验烧制工艺、打造专属戒指……如今,把普通原材料塑造成自己心仪的作品,从而获得体验感和成就感的手工DIY项目让不少年轻人乐在其中,这一消费形式也正悄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新选择。
在手作体验中享受休闲时光
一块底板、一把熨斗,将塑料颗粒“魔法变身”为像素风艺术品;一抔黏土、一双巧手,将不成型的泥巴捏成形状各异的餐具;一支玻璃、一把火枪,栩栩如生的蝴蝶戒指便翩翩起舞……DIY消费往往会提供一个或几个半成品给消费者自由发挥,展现创造力。
近日,记者来到一家位于二七万达的手工坊店,40多平方米的店面提供陶艺黏土、拼豆、香薰蜡烛、烧制玻璃等多项手工项目的原材料及工具,大学生小林正和朋友戴着防护镜体验烧玻璃的制作。“这是送自己的礼物,整个制作过程中,静下心来体验、享受的感觉很棒,更重要的是尝试和学习。”小林告诉记者,她们是逛商场时意外发现还有这样有趣的手工店,整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体验了之后确实很不错,以后也会尝试其他项目。
“来店里消费的顾客主要是年轻人、小朋友,像陶艺、烧玻璃、打戒指等一些需要技巧的项目,我们都会提供指导,告诉顾客制作时的必要事项。”店主王女士介绍说,制作过程中他们也会关注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手势,暑假人多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享受放下电子产品的放松时刻
年轻人对手工DIY的热情不断高涨,线上手工DIY市场消费品类也日益丰富且销量可观。在电商平台搜索“手工DIY”,除了常见的陶艺、木工、编织等手工项目,一些创意性强、上手快、成品美观的手工品类,如数字油画、拼豆、火漆印章等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线上手工教学的短视频,也为手工DIY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样是钥匙挂件或摆件,同样花费几元、几十元,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亲手制作,而非直接购买成品?采访中,消费者与业内人士都提到一个关键词——“体验感”。
“做手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体验从‘0’到‘1’的创造乐趣、沉浸其中的专注与放松。”热爱手工制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除了会去实体店,自己也会买一些材料包自己在家做,每件不起眼的成品背后有自己专注和创造的意义,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在细致的手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治愈力。
“越是电子产品流行,年轻人越想体验放下电子产品的时刻。”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表示,手工DIY可以把体验感拉满,具有解压的特点,无论是陶艺还是手工,都能让人全然放松。此外,手工DIY的社会属性也不容忽视,也可以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呼朋唤友一起来,已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场景。
“DIY+”复合模式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从注重结果转向享受过程,从物质消费升级为情感消费。DIY手工体验不仅成为一种新型休闲社交方式,更是许多人表达个性、传递心意的重要途径。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市场需求升级,手工DIY不再局限于单一创作,而是与餐饮、文旅、团建、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出“DIY+”复合模式,从“单打独斗”迈向“产业融合”,为市场开拓了更广的营收渠道。如线上平台涌现出大量“科学实验套装”“机器人拼装材料包”“编程手工礼盒”等产品,既满足儿童动手创作的兴趣,又能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生活在物质丰沛时代的年轻人,对于精神和生命体验的需求非常旺盛,在小众化而且体验感好的手工DIY项目中,年轻人可以找寻到与平时不同的精神放松。”胡钰表示,此外,有机会真正动手做出来东西,可以获得即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总体来说,线上手工DIY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还会有更多种类和形式的DIY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