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 文/图)9月5日,由郑州市文物局指导,郑州博物馆主办的“赫赫其华 国之珍宝:瓷·源——馆藏青釉瓷尊专题展”在郑州博物馆一层4号展厅正式拉开帷幕。展览贯彻“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深度挖掘、细致阐释馆藏精品,是郑州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国宝特展系列的第二个展览。
1965年,青釉瓷尊在郑州市铭功路第十四中学商代贵族墓被发现,瓷尊与成组的青铜礼器、玉器共同出现在墓葬中,表明原始瓷已经融入商代礼制文化之中。瓷尊外形庄重古朴,胎质坚硬细腻,器表施青黄色薄釉,有青釉斑块,叩之声如金石。经考古学研究表明,其为最早的瓷器之一,印证了早在商代中期,先民们已经掌握釉料配方与高温烧成技术,拉开了中国瓷器发展的序幕。
青釉瓷尊的出土把中国烧造瓷器的历史提前至距今3600多年的商代早期,它证明了郑州是瓷器的发源地之一,成为探讨我国瓷器产生发展脉络的重要里程碑。此后,中国制瓷工艺不断创新发展,最终积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了解,此次展览以郑州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青釉瓷尊为切入点,深挖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共分为“惊世发现”“陶瓷之变”“薪火赓续”三个单元,展示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引导观众体验瓷器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去年9月,“王之重器 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在郑州博物馆展馆一层临一展厅举行。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是早商王朝青铜礼器的核心代表,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者,如今成为郑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展览通过对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多角度的阐释,解读郑州历史文化、展现中国传统鼎文化的深厚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