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地 通讯员 王哲)20日~23日,在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发布了《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作为中部地区数智赋能高地,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申报的《构筑“算力+大脑”双核驱动,赋能制造业集群系统性跃迁》案例,作为河南省重点园区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工规函〔2025〕524号),面向城市、重点园区、产业集群、企业等开展案例遴选,旨在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引导广大制造业企业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激发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交流互鉴成功经验做法。
经专家评审,河南省工信厅共推荐3个案例入围,其中,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申报的《构筑“算力+大脑”双核驱动,赋能制造业集群系统性跃迁》案例,作为河南省重点园区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郑州高新区依托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创新实施“算力+大脑”双核驱动战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2024年郑州高新区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68.4亿元,增速8.5%。超硬材料产业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河南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助力打造“钻石之都”,郑州高新区位列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第四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4.3%,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94.1%。创新主体活力竞发:2024年,全年新认定高企49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12家,国家“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45家和380家,总量均占河南省1/10、郑州市1/3。示范效应日益凸显。获批河南省首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累计认定省级智能工厂(车间)32家。培育10家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占全市58.8%。
本报讯(记者 刘凌智 通讯员 陈彦红)近日,商务部公布《全国“丝路电商”典型实践案例》,经专家多轮综合评估,从全国155个申报案例中最终确定发布33个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由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申报的《国际公路运输升级,赋能丝路电商发展》成功入选,成为河南省唯一上榜案例,标志着航空港区在国际物流与电商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作为服务“丝路电商”的重要物流创新实践,该模式依托《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公约)系统,突破传统国际公路运输“边境换装倒车”的局限,于2023年2月率先实现中国人、中国车“一次申报、一车到底、一证直达”的市场化国际公路直达运输。2024年6月,郑州航空港区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国家“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行动”,TIR车辆从郑州始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过境哈萨克斯坦并跨越里海,终抵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这是中国国际道路运输车辆首次完成该路线直达运输,正式贯通中欧间除航运、海运、铁路外的“第四物流通道”。
2024年12月,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郑州便利运输服务中心、国际道路运输车辆检测中心(河南)相继落地航空港区,形成功能完备的国际公路运输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同月“郑州—曼谷”GMS线路成功首发,推动河南国际公路运输迈入TIR、GMS“双核驱动”新阶段。当前,航空港区已设立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北节点”,提供办公、仓储、冷库等配套服务,“南节点”项目也将启动规划,实现“两节点”多式联运高效互通指日可待。
该模式成效已逐步显现。自实施以来,国际公路运输已成为跨境电商物流运输的重要补充。截至8月底,航空港区多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TIR”业务,累计出口电商货值3597.75万元,品类涵盖服饰鞋包、数码产品、家居家纺等。
此次入选,是商务部对航空港区丝路电商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将以此次为契机,持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优势,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全国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创新提供“河南经验”,助力我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为新时代对外开放贡献更多口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