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立 通讯员 梁丽英 刘象乾)9月23日,《中国经济时报》刊发2025年全国千强镇研究成果,郑州市共有18个入选,其中,新郑市龙湖镇、薛店镇、孟庄镇等6个乡镇入围,而龙湖镇凭借强劲实力位列第26名,稳居中部六省千强镇首位。成果还显示,新郑市在2025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中排名第72位,在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中排名第51位……
近年来,新郑借助原有产业基础,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金,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为经济稳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9月12日,福建泉州,新郑市招商推介会在此举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福建河南商会、福建省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等300余家商业协会、知名企业负责人应邀参会。这是继在深圳、杭州之后,新郑今年第三次在南方发达地区集中招商推介。正如福建河南商会有关负责人所说,黄帝故里牵手“海上丝路”,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为实现招商从“拼优惠”转向“拼生态”,新郑着力借助产业链招商,面向社会资本,加强同知名招商中介沟通联系,积极构建市场化招商格局。截至目前,新郑累计签约项目43个,签约额474.16亿元,其中,招引中佳汇智能装备制造、海尔大健康、中邮永和春等超10亿元项目11个;招引金万达智能制造、多伦智能制造、年产3万组动力电池等超5亿元项目10个。佳海智能制造、吉阳智能装备、中佳汇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等一批招商项目加速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企业来不来,关键在服务。为服务企业发展,新郑坚持惠企、亲企、信企,打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实施“企业家恳谈日”“25天企业宁静日”“扫码入企”等制度,率先搭建企业线上“一键诉求”服务平台,做到无事不打扰、有事服务好。
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公开、公平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一向是新郑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新郑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招标文件预公示等制度,主动公开相关文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坚持全项目常态化跨域评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常态化双向合作伙伴,已累计开展跨域远程评标合作项目1391宗,金额577.72亿元,合作“朋友圈”覆盖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260个城市。
新郑还开展“定制服务,与企同行”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企业1000余家,摸排企业融资、人才、设备更新等方面需求261条;建立五类企业台账,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推动项目快速推进、企业满产达效,让社会资本想投、敢投、放心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