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杜俊娜)“孩子上下学经过这个路口,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近日,登封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南二环与通达路交叉口开展跟踪回访时,居民王女士语气里满是安心。这一变化,源于登封市纪委监督岗对“12345热线多次反映的交通隐患”的专项督办。
今年以来,登封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需求,将“纪委监督岗”作为民生诉求的“前哨探头”,整合市长热线、信访举报、“办不成事”窗口等渠道信息,着力构建“线索筛查—靶向研判—督责整改—回访销号”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
此前,纪委监督岗在梳理市长热线台账时发现,南二环与通达路交叉口的红绿灯故障投诉一个月内高达6起。“群众频繁反映的诉求迟迟解决不了,症结到底卡在哪儿?”市纪委监督岗带班负责人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查明故障根源系降雨导致地下管网沉降、设备断电。原来,政务服务大数据局虽承诺整改,但因涉及电力抢修、管网修复两个领域,部门间对修缮经费归属、施工责任划分存在争议,导致问题陷入“僵局”。
纪委监督岗以“快响应、实处置、解民忧”为准则,当即明确由政务服务大数据局牵头,电业、住建、交警等部门协同配合,全流程跟踪督导,压实主体责任。在精准有力的监督推动下,住建部门组织施工队开挖道路,对沉降的地下管网开展修复作业;电业部门紧随其后,接通电路;交警部门加急调配安装临时交通信号灯,全力保障路口通行安全。此前拖而不决的问题从纪委介入到通电亮灯,仅用了7个小时。
“纪委监督岗”自设立以来,累计受理企业群众问题线索11件次,移交问题线索1个;对71个进驻窗口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问题405个,整改完成率100%。
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持续优化“纪委监督岗”工作机制,拓宽诉求收集渠道,把监督力量下沉到民生一线,真正让群众的“糟心事”变成“暖心事”,让监督实效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