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践行“两高四着力”一线调研行
—— 大河之南千年古城的新气象
荥阳行

(上接一版)2024年,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省、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生态优先,亦倒逼产业“绿”动。近三年,高耗能产业占比下降10.3个百分点,斩获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设计产品7项;省级绿色工厂1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家。节能降碳,从“负担”转身为“竞争力”。

秋日的郑州索河郊野公园层林尽染,游人三三两两,或携幼嬉戏,或扶老漫步,尽享自然馈赠。这座沿索河而建的公园,已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灵栖所。

这般诗意的栖居,在荥阳并非索河独有。自人民公园的葳蕤至万山森林公园的苍莽、滨河公园的清幽,再至刘禹锡与李商隐公园中流转的千年文脉……一个个绿意明珠,星罗棋布,共同织就一幅“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画卷。立足于此,荥阳正精心擘画“公园城市”的崭新名片。

荥阳的实践印证:生态与发展,从非“零和博弈”。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方能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诗篇。

文化之“行”:

古今交融,激活城市基因

真正的传承,非将历史封存于高阁,而是让文化基因在时代的血脉中重新跳动。荥阳以行动诠释:文化,是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虎牢关、楚河汉界、黄河中下游分界碑……这些厚重的文化符号,在荥阳并非静止的纪念碑。随着“中原棋遇记”文商旅综合街区的亮相,实景演艺让游客沉浸式走入历史,开园首日即吸引15万人次。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荥阳再现“灯火如昼,鱼龙夜舞”的盛世图景。

文化的焕新,更推动“文旅+”业态多元延伸。荥阳持续完善“一山一河一中心”全域旅游格局,以文化为魂、项目为骨、空间为脉,推动忆江南旅游度假区从1.0温泉时代迈入5.0文化时代,相继推出大地生活节、丰收露营节、雪人节等系列节庆,并入选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

2025年前9个月,荥阳接待游客超2207.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5亿元。

深秋时节,北部黄河有鸟掠波,时或栖岸;南部万山红叶尽染,云霞竞色;中心城区,“中原棋遇记”点亮夜色,霓虹流转,人流如织。

荥阳的探索证明:文化,是县域发展的深厚底蕴。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方能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民生之“行”:

治理有温,服务直达人心

一座真正“行”的城市,不仅要有强劲的经济数据,更要有可感的民生温度。荥阳以“党建引领、智慧赋能、服务下沉”的治理实践,让效率与温情在城市肌理中交融生长。

当“河南省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的牌匾悬挂于豫龙街道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67岁的王玉飞带着孙子在此留影。这位在刘村生活40余年的老居民,亲历了社区从“路灯不亮、垃圾成山”到“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的蝶变。他感慨:“党员就在身边,有事找组织,心里踏实。”

朴实的话语,道出基层治理的真谛:信任,源于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社区工作,最骄傲的是看见居民脸上的笑容。”三号网格网格长王丽娜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居民的“微心愿”。她穿梭于楼栋之间,从调解纠纷到代办业务,在奔走中织就一张“有求必应”的服务网。“以前不知找谁,现在第一个想到网格员。”居民的感受,印证了服务下沉所带来的信任重塑。

刘村社区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并通过智慧守护、智能梯控、高空抛物防控等八大数字场景,实现从安全防控到便民服务的全链条智慧升级。这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兼具精度与温度的“荥阳样本”。

健康的守护,同样浸润着治理的温度。荥阳创新打造“行走的医院”项目,织就一张覆盖县、乡、村的智慧医疗网络。它深度融合“郑好办”APP、健康180运行指挥平台与基层网格,构建起“重病速应120、日常诊疗180”的高效就医新范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活水般畅流。

项目运行以来,服务触达近10万人次,京、沪、郑三地专家远程会诊超2100例;在“120+180”高效联动下,精准接诊逾1.3万人次,百余例急危重病症患者均在“黄金救治时间”得到有效救治。这一模式,真正打通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坚实的健康守护直抵百姓家门。

治理的精度,终须由民生的厚度检验。荥阳将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今年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334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41.5万元,建成老年助餐点、银发顾问点等一批暖心设施。数字背后,是“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承诺渐次落地。

县域治理,根在基层,魂在为民。荥阳以实践昭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让发展成果如春雨润物,滋养千家万户,方能成就一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未来之“行”:

实干为笔,开启大河新章

荥阳之“行”,根基在实干。

在郑煤机综机公司,“当老实人,干实在事,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精神,正是荥阳人“敢闯敢干、务实重行”的写照。从“中国阀门之乡”到“中国建筑机械之乡”,正是这份实干,铸就了荥阳的辉煌过往,也正开创其灿烂未来。

实干,见于干部担当。2025年以来,荥阳各级干部深入一线破解难题3200余个;推动“放管服”改革,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实干,更见于战略视野。荥阳深刻把握时代机遇,将“扛、立、强”三起来战略,化为引领未来的清晰航标——扛稳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立起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品质标杆,做强“东融西联”的发展能级。

既有仰望星空的蓝图擘画,更有脚踏实地的精准施工。聚焦“两高四着力”,一份涵盖121项任务的清单,将宏大的战略蓝图分解为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的行动路线。这一条条清单,正是荥阳将战略构想转化为发展实绩的坚实桥梁。

立于新的历史起点,荥阳这座交织古今的城池,正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奋力绘制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与中国式现代化荥阳实践的新画卷。

结 语

解读荥阳之“行”,不仅是观察一个县域的奋进轨迹,更是解码一条充满智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荥阳之“行”,归根结底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刻变革。它非某一领域的孤军深入,而是产业转型、生态提质、文化复兴、民生改善、治理增效的协同共进,是“创新驱动”与“实干担当”双轮共振的必然成果。

这份厚重的“时代答卷”启示我们:县域高质量发展,须摒弃“路径依赖”的惰性,激发“敢为人先”的锐气;须超越“单打独斗”的局限,树立“全域一盘”的系统思维。

荥阳的实践表明:找准自身在国家战略中的坐标,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每一个县域都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找准节奏、踏浪而“行”,谱写属于自己的时代交响。

未来,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荥阳这份“行”的答卷,不仅为自身发展标定方向,也为更多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县域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荥阳样本”。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