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
高效能治理的郑州实践路径探究

夏后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郑州市按照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融合,以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数智化、一体化、人性化,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一、政策赋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大数据中心和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的作用,统筹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推进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行政层级无缝衔接,同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制度,重点针对重大项目实施进度、重点企业培育成效等关键指标,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专家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决策咨询。完善政策配套,推动相关立法进程,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法规支撑。加速政务数据统管整合,推进重塑性改革,实现机构改革的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再造,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现有平台、系统、数据库和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智慧城市数据治理层面的数据脱敏、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数据治理、安全管理等系统组件。充分发挥城市各职能部门数据丰富、场景集中等优势,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有效落地。打造智能化数据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保障数据安全高效运行。

二、数智赋能,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构建覆盖“数据采集、汇聚整合、质量管控、价值挖掘、持续运维、安全保障”六大环节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城市跨部门、跨领域间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共融。破解“信息孤岛”“数据孤岛”难题,促进数据融通和开发利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推进政府专网、物联感知网络、视频监控网络的三网融合,实现全域基础数据的统一汇聚,构建城市治理大数据资源池。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专题数据图层,建立标准化的地址编码体系,融合城市运行管理的多维度要素,形成包含空间基准、静态属性、动态监测、智能分析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数字治理数据资源库。推进政府业务数据与城市运行数据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层级数据资源体系,强化基础库、主题库、业务库的数据服务能力。通过系统梳理全市社会治理事项,建立标准化事件分类体系,编制核心业务清单。优化事件处置全流程管理机制,创新跨部门协同工作模式,实现“一件事”集成办理改革。开发设计不同类别的治理场景,实现一键办理。深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整合,完善传统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向高层次算力和网络融合方向发展,构建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力体系。拓展数据资源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依托平台建设,强化数据归集,落实“ 一数一源一用 ”,全量实时汇聚政务、物联、社会等数据要素,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三、协同赋能,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建设高新区图灵小镇,支持省具身智能实验室、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中原量子谷二期,打造“量子+”产业圈。加快制定人工智能整体规划,布局智能算力、大模型研发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用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处理和分析智慧城市海量数据,主动感知、发现、思考,并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搭建智慧城市的智能体,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形成智慧治理闭环。丰富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管理运行各领域的应用,构建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分析体系,实现全域实时监测、趋势研判、风险预警和辅助决策,形成“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推进网格化平台的数据联动和业务协同,提高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指挥能力,实现对问题的精准响应和处置。

四、平台赋能,推动产城一体化融合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卫星应用产业,将其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型产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引育通航飞机总装制造企业,加快“中原星谷”、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先导区等项目建设,争创第三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航空航天卫星产业基地,将智慧城市治理形态拓展至“北斗+低空城市治理”三维立体层面,将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将向“空天地一体化”方向推进,依托AI 算法,为城市综合治理、无人驾驶、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应用服务。整合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智能航空设备采集的低空监测数据,强化城市数字孪生平台的数据支撑能力。通过构建“空-天-地-网”四位一体的数据融合体系,实现低空遥感、视频监控、物联网感知等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关联分析,创新立体化城市治理新模式。打造统一的协同生态,创新低空应用场景,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带动智慧城市核心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培育数据要素全产业链,构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注入数字化发展动能。

五、人才赋能,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构建5G、AI、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库,形成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整合高校、孵化器、研发机构等资源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动态人才储备机制。同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科技领军团队专项引进计划,创新智慧城市人才发展模式,优化柔性引才机制。重点加强智慧城市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专业技术实训基地,健全继续教育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人才保障。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在郑高校等资源,设立各类科研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联合建立产学研协同基地,推动“双一流”高校郑州研究院建设,引进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培养高层次专业创新人才。提升智慧城市国际化水平,建立海外人才回流渠道,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本文系郑州市2025年度课题“人工智能赋能郑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