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郅文倩 文/图)当最后一架旋翼机的引擎在夕阳中归于宁静,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岳庭望着有序撤场的机群,难掩激动:“这次亮相,远超预期,非常圆满!”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三架来自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的“河南造”自转旋翼机,以精准完美的五场编队飞行表演,被观众亲切称为“呆萌可爱会飞的小摩托”,成功圈粉,成为场上一抹亮色。
10月16日至19日,天津空港经济区,这场蓝天盛会见证了郑州通航力量的集中绽放。郑州企业不仅展示了其在制造维修、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多场景的创新应用,更凸显了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在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赛道中的巨大潜力,并以展会为桥梁,不断开拓合作新空间,延伸发展新领域。
亮点纷呈:“制造+运营”双轮驱动显实力
本届直博会,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创新采用“制造+运营”双轮驱动模式参展,全面推介中原低空经济新成果。
在通航运营服务板块,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实力彰显。该公司总经理龚全介绍:“我们重点静态展示了AC312E直升机,目前是国内运营该机型最多的企业,同时也是包括AC系列、运十二系列等7种国产机型的首批用户。”展会期间,中国飞龙不仅见证并参与了航空工业天直与河南航投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署14架AC332直升机的购销合同,还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签署市场合作协议,围绕旋戈系列无人直升机的性能升级、工程应用、技术创新及运营维护展开深度合作。
在通航制造领域,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则秀出了“河南智造”的硬核肌肉。其带来的S750型纵列双旋翼无人机和“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已成为河南通航制造走向全国的闪亮名片。“展会期间,来自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领域的客户合作意愿强烈。”该公司行政总监岳庭透露,公司已与6家省级应急管理单位、5家农林服务企业及4家通航运营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意向,累计签约意向订单达50架。
收获满满:拓展合作、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借助直博会这一高端平台,郑州通航企业收获远超预期。
中国飞龙借此契机,不仅巩固了在传统有人通航领域的优势,更强势切入无人机这一低空经济关键领域,标志着其正从单一的运营服务商,向“有人机+无人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转型升级。
河南三和航空将在持续深耕纵列双旋翼、混合动力等核心技术,完善全系列产品矩阵的同时,重点开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专业市场,并积极探索低空游览等消费新场景。通过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探索“制造+运营”协同模式,致力于从航空器制造商向低空经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跃升。
低空经济是未来竞争的新高地。此次直博会之行,郑州通航企业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签下了订单,更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方向,为河南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展望未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将继续聚力机场运营管理、飞行器制造维修、低空运营服务、飞行保障体系四大核心板块的融合发展,全力书写低空经济腾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