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
中沙“考古对话”推动文明互鉴走向深入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2025年郑州·埃尔奥拉考古学学术交流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学术交流和文明互鉴,还有助于推动‘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学’的展开。”10月23日,为期3天的“2025年郑州·埃尔奥拉考古学学术交流会”圆满落下帷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认为,适逢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建交35周年及首个“中沙文化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有力推动了文明互鉴走向深入。

据了解,“2025年郑州·埃尔奥拉考古学学术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国际国内知名学术机构的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国内代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高校,为本次学术交流会带来了考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观点;国际代表则涵盖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沙特遗产委员会、圣安德鲁斯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利物浦大学、根特大学、吉赞大学、哈伊勒大学、沙特国王大学以及独立研究员等,为学术交流注入了国际化的学术活力。强大的学术阵容,多维的国际视野,前沿的学术深度,为跨文明、跨地域的人文交流和研究搭建了优质对话平台。

在3天的交流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考古地理、古代经济网络、文字与文明演进、早期王国形态、考古合作机制、精神信仰研究等领域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深化对两大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认识,为世界文明互鉴搭建新桥梁。

作为深耕中国上古史、中华文明起源等领域的研究专家,王震中曾多次提出要展开“比较文明学”,并认为只有“比较文明学”开展起来,文明互鉴才能走向深入。“‘比较文明学’又离不开‘比较考古学’。”王震中表示,在“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学”的意义上,埃尔奥拉考古学有它独到的一面:当比较中国和米索不达米亚文明时,如果以埃尔奥拉考古学为中介,就会对米索不达米亚文明有更好的理解,因为埃尔奥拉正是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所以,我认为这次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行的‘2025年郑州·埃尔奥拉考古学学术交流会’,其意义和收获是多方面的,这是河南文物考古学界做出的又一个别开生面的贡献”。

王震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首席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在学术建树上先后提出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以后的“邦国—王国(三代王朝)—帝国”说、“夏商周三代王朝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华夏民族因复合制国家结构而形成于夏代”说、“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国家形态结构”说等,创建了系统而影响广泛的学术创新体系。

在主旨报告环节,王震中还进行了题为《商王朝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与晚商王都血缘和地缘相结合的格局》学术分享,以多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大量房屋建筑居址、墓葬、手工业作坊遗迹以及墓中出土青铜器上铸有的各类族徽铭文为依据,再联系相关的甲骨卜辞,细致地剖析了晚商王都的族居特点、族氏结构及其与商王权的关联,解读晚商殷都人的族居生活。

本报记者 左丽慧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