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莉 龙雨晴
一场寒流突袭,深秋的郑州气温骤降。位于建云街与汉江路交叉口的城市驿站小屋内,郑州公用环卫京广长江项目部人工队队长常蕊正忙着为工友们准备姜茶等御寒用品。驿站内,微波炉、冰箱、空调、急救包,样样齐全。
“这里就是我们环卫工人的‘移动小家’,累了能歇脚,冷了能取暖。”笑盈盈的常蕊浑身散发着热情与暖意。
在机械化设备到达不了的街头巷尾,更需要环卫人用扫帚“勾勒”城市洁净的轮廓,用汗水擦亮城市文明的底色。身为工队队长,常蕊像个“大家长”。哪些员工有情绪,哪些员工有困难,哪些员工有矛盾,她都谙熟于心。
“紧急时,她是我们的前锋;平常时,她是我们的后盾!”这是同事们对常蕊的一致评价。
作为冲在一线的“业务前锋”,常蕊创新推出并实施“单岗作业+集中攻坚”工作模式,在为环卫工人“减负”的同时也使辖区保洁有了“质”的提升;精准测算各班组作业面积,制定“一人一责、一岗一标”人力配置方案,实现环卫人的“幸福指数”与环卫作业的“质量指数”双提升。急难险重任务中,她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防汛期间24小时待命,冒雨清理雨水箅子、设置警示标志;遇降雪时全天在岗,用坚守保障道路畅通。
作为温暖坚实的“团队后盾”,帮助大家在工作中提升业务技能,做好夏季高温防暑降温、冬季保暖御寒等生活保障,时时关注各班组困难员工情况,解决员工实际困难,是常蕊的主要工作。
她的背后,是郑州公用集团乃至整座城市用实事实举密织的环卫工人关怀关爱保障体系——开展应急救助、困难帮扶,加强人文关怀,关注个人成长,塑造榜样模范,增强一线环卫工人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
“这座城市的尊重与关怀,就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里,让我们越干越有劲儿!”常蕊说,“我们用扫帚守护城市的颜值,城市用温度守护我们的初心,这份双向的奔赴,就是身为环卫人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