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杨迎利 康震林 文/图)秋收时节,位于巩义市芝田镇的永泰陵和永裕陵陵区的成片高粱进入集中收割期。
殷红的高粱穗在秋风中摇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如图),轰鸣的机器声与屹立千年的石像生,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古陵添新韵、丰收绘盛景的动人画面。
走进永泰陵成片高粱田,记者看到,沉甸甸的高粱穗缀满枝头,金色秋阳洒满田地,穗子泛着温润的殷红色光泽,如浪潮般层层叠叠铺展向远方。这片丰收的高粱田紧邻永泰陵前石像生群,历经千年的石人石马静静伫立,默默见证着田间的忙碌景象。
据了解,自2021年起,巩义市供销社对宋陵保护范围圈定“保护带”,对宋陵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并对保护范围内的流转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按照不同区域,进行花生、油葵、油菜、高粱等不同品种作物的种植和精细化管理。
巩义市供销社永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青松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永豫公司种植高粱350亩,采用订单销售,给酒厂签订回购协议。一方面高粱具有观赏性,另一方面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高粱收完后接下来要种油菜,等到春暖花开,欢迎市民朋友前来打卡。”
今年麦收时节,宋陵麦收走红网络,频频登上热搜。农耕文化与北宋帝陵,形成了千年的共鸣。深秋时节,高粱低垂,殷红满眼,又“带火”了这片散布在农田里的北宋皇陵。这是巩义市文物局探索“文物保护+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农作物品种,既避免了传统耕作方式对陵寝遗址的破坏,又让帝陵周边形成了四季有景、兼具生产功能的生态景观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