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倩 文/图
周末天气晴朗,温暖的阳光洒在车厢里。乘客张女士带着孩子踏上郑州公交“采摘号”四季寻鲜文旅巴士,享受周末惬意的亲子时光。
“商都号”“黄河号”“商隐号”“采摘号”……今年以来,郑州公交以“公交+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持续深耕特色出行服务,系列文旅巴士陆续上线。曾经单纯的出行工具,正升级为流动的文化载体与体验空间,为激活城市文旅消费新场景注入鲜活动能。
文化为核,让每一趟出行都成为沉浸式体验
作为郑州系列文旅巴士的“开创者”,7月26日开通的“商都号”时空穿梭文旅巴士,以3600年商都文明为脉络,将紫荆山、商城遗址、商都遗址博物院、二七广场等核心地标串联成线,10公里的旅程浓缩了从商代“亳都”到现代“商都”的文明演进轨迹。车身以杜岭方鼎、玄鸟图腾为设计元素,呼应“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古老传说;车内配备专职讲解员,以“城脉四次心跳”为主线,将历史典故、革命故事与市井烟火娓娓道来,更有文创冰淇淋、点歌欢唱等趣味服务,让乘客在舒适环境中完成与千年文明的对话。
这种“移动博物馆”的理念被成功复制并延伸,今年9月,新增的3条主题线路进一步拓展了服务维度,丰富市民出行选择。“商隐号”以诗词文化为内核,串联老厂区、现代场馆与李商隐公园,让乘客在“锦瑟无端五十弦”的韵律中,感受城市记忆与诗意情怀的交织;“黄河号”则以黄色车身呼应黄河波涛,内饰橙色点缀营造沉浸式氛围,随车讲解围绕黄河文化、生态保护等主题展开,让乘客在驶向海事广场的途中,读懂母亲河的壮阔与厚重;聚焦自然生态,“采摘号”主打田园体验,从而形成“文化寻根+休闲体验”的互补格局,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每一辆文旅巴士都像一本立体的城市文化读本,让出行不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体验。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血液,文化是城市不变的灵魂,”乘客赵大爷深有感触地说,“当血液中融入了灵魂,这座城市就真正活了起来。”
需求为导向,解锁多元化文旅消费场景
郑州公交文旅巴士的创新之处,更在于对市民与游客需求的精准捕捉,构建了覆盖历史、自然、田园等多维度的文旅消费场景。
“一车一主题,一线一风景”。“乘坐巴士不仅能近距离地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还能在网红打卡地的路上尽情地拍照。”11月2日,市民张女士在“黄河号”上不时举起手机拍照记录。这条从紫荆山直达海事广场的专线,特意采用黄色车身呼应黄河主题,还配备专业讲解团队,围绕黄河生态、城市记忆等主题开展互动讲解。
如果说“商都号”“黄河号”“商隐号”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溯源的需求,那么“采摘号”四季寻鲜文旅巴士则直击都市人亲近自然的渴望,以“动态目的地”的创新设计,成为连接城市与田园的纽带。不仅打通了市民休闲出游的“便捷通道”,更搭建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桥梁”,在助力农户增收、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让公交服务延伸到更广阔的民生场景中。从文化寻根到自然寻鲜,从城市地标到田间地头,郑州文旅巴士以多元化的线路设计,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日常。
“以前周末一天最多卖200斤红薯,现在‘采摘号’带来的游客,一天就能买走800 斤!郑州公交公司帮我们打通了销路,市民也能体验农耕乐趣,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红薯采摘园老板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共同心声。
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采摘号”巴士开通仅一个月,日均客流便突破1000人次,其中亲子家庭占比超七成。“大家不仅能走进田间,感受田园的清新惬意,还能带着孩子亲手采摘新鲜果蔬,沉浸式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
融合为翼,激活城市文旅发展新动能
“公交+文旅”的模式,本质上是资源的重组与价值的放大,它既激活了郑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让公共交通焕发新的活力。在运营模式上,文旅巴士实现了“交通网”与“文旅网”的高效衔接:紫荆山站无缝对接地铁1号线、2号线及40余条公交线路,并可接驳“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热门景点,形成“一站式”文旅出行网络;在服务设计上,“商都号”上叠加互动问答等趣味机制,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此外,文旅巴士还针对亲子家庭与研学需求,联系多所学校开展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移动课堂中直观感受古都历史、触摸文化脉络,成为“公交+文旅+教育”融合的成功实践。
这种融合带来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应:对市民而言,出行体验更具文化内涵与趣味性;对城市而言,文旅巴士成为展示郑州根脉文化、黄河文明的“流动窗口”,助力打造文旅品牌;对公交企业而言,突破了传统运营的边界,拓展了服务场景与价值空间。
当公共交通主动拥抱文化旅游,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宜居度与吸引力,更能为城市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从“商都号”的横空出世,到“黄河号”“商隐号”“采摘号”的集群发力,郑州公交文旅巴士的不断推出,勾勒出“公交+文旅”融合发展的清晰路径。
以文化为魂,让交通承载记忆;以体验为媒,让出行成为享受;以融合为径,让城市更具温度……这些流动的文化之旅,不仅改写了人们对公交的认知,更为城市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郑州样本”。
“商都号”“黄河号”“商隐号”“采摘号”等主题巴士的成功运营,标志着郑州公交从单纯的 “运输工具”,向兼具文化属性的“文化载体”转型。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市民反馈持续优化线路,推出更多特色文旅线路,并积极探索“公交 + 景区门票”“公交 + 文创产品”的融合服务模式,让公共交通成为展现郑州城市温度与文化魅力的重要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