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红 文/图)病榻上的孩子,是父母日夜揪心的牵挂;每一次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都给一个黑暗中挣扎的家庭带去“光明”。11月5日,两名爱心志愿者(如图)在郑州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用滚烫的热血和善意,分别为两名陌生患病幼童送去“生命种子”。
捐献者高磊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15年前,他自主加入中华骨髓库,因为他觉得: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工作日常。身为医生,他更知道临床疾病治疗的“有限”。只要多一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队伍,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千里之外一个陌生家庭的生命希望。
当配型成功的信息传来,高磊惊讶而喜悦——“自己又能多救一条生命”。当得知自己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象是一名患病儿童时,高医生表示:“我觉得自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孩子的绝望,一头通向重生的希望。虽然我们是陌生人,但我们会紧紧相连,愿他带着这份生命礼物,健康长大!”
另一名捐献者樊欣是2021年在一次献血时加入的中华骨髓库。回忆那一次“偶然”,樊欣说,当时打动他的,是血站工作人员的一句话:“造血干细胞捐献,能给血液病患者第二次生命。”
“万一有一天,我能配型成功呢?”就是这个简单又真挚的念头让樊欣当场填了表,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当捐献真正成为现实,看着造血干细胞慢慢汇聚在小小的采集袋里,樊欣默默地为远方的小患者祈祷:“希望他能顺利渡过这个难关,一起努力战胜病魔,感受世界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