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景静 通讯员 申蕊闻)“现在早高峰出门顺畅多了,社区这个解决方案太给力了!”近日,二七区嵩山路街道望江居小区居民李女士看着整洁通畅的东门主干道,由衷地为社区治理举措点赞。这背后,是望江居社区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依托“红色议事亭”调解阵地,成功化解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难题的生动实践。
“上班通勤要绕路,老人买菜不方便,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此前,望江居小区东门10余家商贩早高峰占道经营,不仅造成交通严重拥堵,还影响居民日常通勤和学生上学安全,引发了居民的不满和投诉。社区党支部接到投诉后,立即启动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微网格长实地走访摸排,详细记录商贩数量、经营时段及居民诉求,快速形成问题专题报告,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为兼顾居民出行安全与商贩经营权益,社区党支部牵头组织物业、居民代表、商贩群体及人民调解队,在“红色议事亭”召开专题协商会。会上,居民代表提出商贩需撤离主干道的诉求,而商贩则担忧失去生计来源,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协商一度陷入僵持。关键时刻,社区负责人适时引用“六尺巷”典故,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同时,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现场宣讲《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影响交通通行”的法律底线。经过多轮沟通讨论,各方最终达成共识:由社区划定临时经营区,统一规范管理;商贩则共同承诺遵守“不占用主干道、不遗留垃圾、不噪音扰民”的“三不”原则。
据统计,“红色议事亭”今年已累计调解邻里纠纷、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民生矛盾2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成为基层治理中“小事不出社区”的重要平台。目前,望江居社区已构建起“网格摸排—阵地协商—承诺监管”的闭环治理机制,将“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民主理念转化为具体治理实践。
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多元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深化“红色议事亭”品牌建设,让基层协商民主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