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杨迎利 张金金 文/图
在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的凤凰岭下,有一个这样的合作社:它不仅承载着田野间的绿色希望,更涌动着赋能农业的科技力量。这便是巩义市米河镇鑫旺植保专业合作社。
在该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工作人员正操作一台红色旋耕机匀速穿梭,螺旋状的犁刀翻起层层湿润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芬芳。操作农机的工作人员紧握着操作杆,不时观察翻耕深度(如图)。
该合作社经理陈浩鹏告诉记者:“合作社主要种植各种果树60多亩,还有农产品加工区域,可以加工红薯粉条、柿子醋、橡子凉粉、石磨豆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同时还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活动,面向周边群众进行农业技术的科普宣传和上门技术指导;与周边中小学校合作,成为10余所学校的校外劳动基地,学生们到这里参观果园、学习农业基本知识。”
据介绍,巩义市米河镇鑫旺植保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2014年被巩义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农村科普基地。该合作社深耕绿色农业生态建设,创新探索“科普+扶贫+兴农”模式,先后荣获“河南省科技扶贫基地”“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成为连接科技与农民、赋能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科技兴农,人才为先”,巩义市米河镇鑫旺植保专业合作社依托巩义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师资,结合科研立项与实践教学需求组建专业团队,15名成员覆盖农机操作、蔬菜大棚种植、粉条及豆腐加工、乡村烹饪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匹配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需求。该团队还通过“书本自学+同行研讨+前辈请教+展会研学+院校对接”多渠道学习模式,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与实操能力,用专业实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陈浩鹏告诉记者:“我们联系郑州果树所、河南农大等,让专家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带来葡萄、红薯、石榴等种植技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余份,组织各种科普培训30多场,受益群众500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