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本土良种演绎“种子的力量”

本报记者 赵冬

11月6日,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郑州启幕,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各类自主研发的优质农产品集中亮相,生动诠释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深刻内涵,尽显中原种业的创新活力。

“哇,这个梨太好吃了。”在会场展区内,一位参观者在品尝了一款名为“丹霞红”的梨后,忍不住发出赞叹。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这个‘丹霞红’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研发成果。它的表面有一抹天然的红晕,就像天边的晚霞,因此得名。在口感上,它非常细腻,完全没有传统梨子的颗粒感,甜度达到中上水平,目前非常受市场欢迎。”

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也围满了咨询者。该公司副总经理杨雪利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种子行业有句行话,‘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家企业,甚至多家企业’。我们的玉米品种MY73,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单品销量冠军,这是郑州本土培育的优良品种,由我们联合河南农大教授团队共同选育。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小棒子大产量’,出籽率超过90%。”谈及品种带来的改变,杨雪利感慨万千:“在MY73诞生前,公司年销售额仅7900万元;如今,依托这个王牌品种,今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2亿元,真正实现了‘一粒种子撑起一家企业’。”

除了美味与高产,种子还被赋予了更崇高的使命——守护健康。河南沃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贯军向记者展示了种业科技的另一个前沿方向——功能性农产品。

“我们是郑州本土企业,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专注从事功能性农产品研发的公司。”刘贯军介绍,他们的研发理念是基于最终用途来定向培育品种。“例如,我们的‘沃丰麦168’是强筋小麦,专门用于制作优质面包;而‘豫农516’是弱筋小麦,淀粉含量高,用于酿酒不仅出酒率高,而且品质稳定。”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们已将目光投向了特定人群的健康需求。“我们目前已经成功研发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大米。”刘贯军解释说,“我们通过技术改变了大米的淀粉结构,使其在经过淀粉酶分解后不会转化成糖分,而是转化成其他物质,因此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对于未来,刘贯军描绘了更广阔的蓝图:“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研发更接近‘药食同源’理念的农产品,让食物在提供营养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健康调节功能。”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