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娟
学校是法治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的重点对象。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教育部在推进学校法治教育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据介绍,教育部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筑牢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思想根基,构建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学理支撑。为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还准备了“六个一”组合大礼包,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可感可知的宪法法治学习体验。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专设第四章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出系统规定,首次以法律的高度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那么,我市各区、各校是如何精准发力筑牢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的呢?
上好普法课堂
“同学们,你们在家都上网吗?”近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法院法官李青走进郑东新区云台小学校园,用真实案例、实用法律知识和趣味互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守护‘云端’童年:共筑小学生网络安全防线”的网络安全法治讲座。
活动中,李青化身“法律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四部核心法律中的“保护铠甲”——从禁止诱导消费、严控个人信息收集,到制止网络欺凌、明确平台责任,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安全规则”。
云台小学党支部书记毛玉荣表示,这样的法治课非常及时必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教会了他们具体的防范方法,为孩子们的‘云端’童年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学校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持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法治意识萌发与培育的关键窗口。在我市,各校根据校情、学情选择普法主题,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发特色课程,让法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金水区经三路小学以培养“三乐少年”为目标,构建“案例引领、互动赋能、学段适配”的法治教育体系。针对毕业季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打造“以案释法 护航成长”专属课程,邀请专业力量,聚焦“正当防卫界定”“外号侮辱应对”“遇坏人自救”等学生高频疑问,让法律知识与生活场景深度结合。
学校摒弃单一条文灌输,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感。结合网络安全主题,引导学生辨析电信诈骗陷阱;针对交通安全,传授实用自护技巧,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理解法律的“保护属性”。此外,组织学生走进少管所,通过未成年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直观感受违法代价,深化法治认知;定期开展线上主题队会,由党员老师牵头开展宪法专题教育,并同步组织宪法知识答题活动,以“学+测”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法律知识掌握度。
同时,学校持续打造“快乐太阳花”品牌家长课程,邀请律师、警察等职业的家长进校园,为学生链接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同步开设“三乐”家长课堂视频号,实现法治教育从校园向家庭延伸,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本学期以来,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精心策划并开展了覆盖校园安全、国家安全、食品安全、宪法教育等多领域的系列法治主题活动,通过多元形式织密法治教育网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升师生法治素养与安全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聚焦校园欺凌治理,组织全体学生庄严宣誓“反校园欺凌”,并通过签署承诺书的形式强化自律意识,引导学生从思想根源上树立“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的行为准则。同时,举行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聘任滨河派出所警官强满良为学校法治副校长,为后续法治教育的专业化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该校,各中队结合不同主题分层推进法治教育,将法治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自觉。此外,学校还围绕关键领域开展针对性法治普及:国家安全普法培训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深化师生对国家安全法的理解与认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结合生活实际,系统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与维权途径。全校范围内,集体宣誓、主题研讨、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贯穿始终,推动法治教育融入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副校长王樾表示,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法治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更构建起“课堂教学+专题活动+实践体验+机制保障”的全方位法治教育体系。
点亮法治“灯塔”
在春季开学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各校认真梳理过往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4月,“全省教育系统第四届法治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各学校组织了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及时形成工作总结,巩固活动成果;“郑州市第十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淮河东路小学精心制作青少年学生法治情景剧比赛视频,生动演绎法律知识……通过系列活动,二七区辖区内学生的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为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该区,坚持把法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重点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内容、突出加强法治课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突出发挥学校在普法工作中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立足课堂抓教育,创设载体抓落地,构建形成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机制。
以长江东路第二小学为例,该校以“六员进校园”机制为核心,联动二七区京广路街道司法所、橄榄社区及河南标向律师事务所,形成“校-社-法” 三方协作模式,用案例教学替代传统说教,让法律知识贴合学生生活。此外,学校在校园打造“儿童友好法治角”,设置“法律问题树洞”“法治绘本阅读区”,模拟“小小法庭”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法律程序。将法治教育融入“儿童哲学运动会”,在“哲学对对碰”环节设置 “校园里该不该有‘法律小卫士’”“同学犯错要不要提醒”等辩论话题,在“哲学艺术展”鼓励学生绘制“我心中的法治校园”,让抽象的法律精神通过思辨、艺术创作具象化,实现“趣味活动+法治教育”的双重效果。学校还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向家长分享法治知识、共同完成普法手抄报,推动法治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不断深化“校园-家庭-社会”联动。
一路与法同行
前不久,管城区紫东路小学举行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暨法治教育宣讲活动,正式聘请航海东路派出所警官曹艳芳为学校法治副校长。随后,曹艳芳警官为同学们带来生动实用的法治教育宣讲。她结合校园生活真实案例,细致讲解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电信诈骗、校园欺凌等热点问题,传授实用应对方法与自我保护技能,现场互动踊跃、气氛热烈。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玉红表示,这不仅是一份聘书的交接,更是为孩子们的童年筑起一道“法治防护盾”。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法治副校长的协作,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与自保能力,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护航学生成长发展。
管城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资源,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等系统活动。全区各校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齐开足开好法治教育课程,真正做到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该区各校常态化开展以《宪法》《民法典》为主题的宣传学习。将《宪法》《民法典》融入师生日常生活,走进师生心里。
各校还根据特殊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如: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开展校园交通安全及消防安全的普法活动;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大力宣传《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网络安全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5·15”国际家庭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儿童节,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节,组织开展《教师法》宣传活动;国庆节,组织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宣传活动。如,为完成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上“宪法卫士”专栏学习要求的学生授予“宪法卫士”标识;组织学校参加“郑州市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竞赛”、“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弘扬法治精神
“宪法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我们成为‘好少年’的行为准则。”“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学习宪法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公平、正义、平等、诚信的种子种在心里,做与法同行的新时代好少年!”郑州高新区荣邦城小学开展的“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紧扣宪法主题,结合社会热点与自身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宪法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学校还开展宪法主题歌曲传唱活动,拍摄歌曲传唱 MV,并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利用线上平台推送宪法知识微视频、开展线上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法治教育基地、参与法治讲座等校外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宪法宣传教育体系,让宪法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鼓励各班级积极开展“宪法晨读”活动;依托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这一公益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宪法卫士”行动计划。
为持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筑牢校园法治防线,郑州高新区立足“日常渗透、多元融合、全员参与”原则,统筹辖区学校常态化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法治精神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该区以“宪法晨读”为日常抓手,鼓励各校每日组织学生诵读宪法条文,让宪法精神在晨读声中根植于心;坚持“三结合”原则,将宪法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班会课等教学环节,实现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互补、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联动、校内培育与校外延伸衔接;创新课堂呈现形式,如,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推出法治情景剧,让抽象法律知识转化为直观生活体验。
全区各校依托多元载体联动,丰富法治宣传形式。除了开展宪法主题歌曲传唱活动外,还依托各类线上渠道推送宪法知识微视频,组织开展线上宪法知识竞赛,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便捷学习法律常识;联动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高新区双桥法庭(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看得见、听得懂、能参与”的沉浸式体验,全程观摩司法流程,提升法律知识应用能力;邀请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入校开展专题讲座,授课内容紧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民法典教育为重点;聚焦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活动等场景,普及必备法律知识,让法治精神真正浸润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