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发山
多年前,妻子的姥姥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吃饭,先吃上顿剩余的饭菜——那时还没有冰箱,不吃就放坏了。结果,新鲜的饭菜又剩下。到了下一顿,她依然吃上顿剩下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有了吃剩饭剩菜的习惯,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倒掉了实在可惜,若是不吃,放的时间久就馊了。儿子儿媳是上班族,中午不回家,我和老伴儿午饭一般都是把早上和头天晚上的剩饭剩菜解决掉,很少做新鲜的饭菜。也知道剩饭剩菜不能吃,还是改不掉。儿子媳妇也劝我们,不要吃剩饭剩菜,对身体有害无益。跟妻子的姥姥一样,我和妻子也是当面答应,事后一意孤行,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心说哪能吃顿剩饭剩菜病就上身了?有时去商超采购了美食,总说“我不喜欢吃”,先让家里其他成员享用,唯恐他们不够吃。有时孩子们买的零食,眼看着剩下的即将过期,尽管真的不喜欢吃,也强行塞给自己的肠胃。
过去看到一些老人有了轻微的头疼脑热,便着急忙慌去医院,当时还嘲笑他们怕死,岂不知如今自己也到了这个地步。今年春天,有一天半夜咳嗽得厉害,我悄悄爬起来去了医院,住了一星期,实际没多大的事,只是轻微的肺炎。内退在家,有了大把的时间,也开始频繁去各种体验店理疗,一边听那些所谓的专家忽悠,一边与“同病相怜”的老人聊八卦,去的时间长了,心里过意不去,也会买一些保健品。怎么说呢,倒不是怕死,实在是想把身体调养好,不想拖累子女。到了这时候才明白,当年80多岁的母亲为何寻短见离世,那时还以为她见证了五个妯娌、两个大伯子哥和三个弟弟晚年疾病缠身、痛不欲生的景象,害怕自己有一天也走到那一步。其实不然,她是不想给我和哥哥姐姐制造麻烦。每每想起来,我都心如刀割。
不再大惊小怪,不再愤世嫉俗,包括亲人的离世、家庭的变故,都不再纠结,不再伤感。跟子女说话,下意识地小心翼翼,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不再是过去那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样子。也有嘴碎的毛病,唠叨个不停,怕晚辈们做事没经验,把自己所谓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也知道他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时故意装作自言自语,或是说些别人家的家事,打着骡子让马听。老话讲,一辈人不管两辈人事。说的就是当祖辈的不要过多参与孙辈儿的事。知道这个理儿,有时候还是忍不住想管管……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意识到,我已经步入老年行列,可不是吗,当爷爷8年了,明年春天就要退休,超过60岁,不就是正儿八经进入老年行列了吗。
我想告诫年轻一代,老人有老人的活法,不要过多去干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同样也是告诉老年人,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遇事不较真,接纳不完美。有些事不是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在理解规律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和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