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PDF版阅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绿色转型务必彰显人民性特质

许广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决策部署,奋力开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深刻昭示中国式现代化内生的生态文明意蕴。人民是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必须准确阐释全面绿色转型的人民性特质。

全面绿色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皆系于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为此,发展不是毫无方向的盲目增长,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为导向的全面发展。作为应对环境气候挑战、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全体人民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和谐的现代化经济社会体系。因此,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务必满足全体人民对清洁空气、安全水源、绿色生态等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俱有的天然价值观。作为一种既遵循市场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追求每个经济主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使每个人都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因此,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始终让全体人民最大程度上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维收益。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任何时候都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在全面绿色转型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全体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秉持民本发展的要义精髓,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指引方向,以人民实实在在获得全面绿色转型的成果为根本目的。

全面绿色转型过程务必凸显人民的鲜明主体性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更是历史进程中的主体。这不仅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为明确全面绿色转型的主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形成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大合力,保障全面绿色转型行稳致远。

全体人民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全面绿色转型涉及的资源节约、低碳绿色、生态平衡、零碳发展等方面都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攸关。只有充分尊重并发挥人民的主体性,才能确保全面绿色转型成果真正惠及人民,使全体人民成为全面绿色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充分挖掘全体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全体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迈上更高水平的新台阶。

全体人民的实践回应是检验全面绿色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尺。必须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以全体人民是否满意、是否受益的实践回应作为衡量全面绿色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尺,以此脚踏实地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向更高水平跃升。

为日益增强全面绿色转型人民的主体性,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教育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保观和发展观,提高其对全面绿色转型的认识。二是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参与机制,提供参与全面绿色转型的渠道和平台。建立和完善专门的信息公开平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全面绿色转型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态势进展等信息,增强全体人民获取相关信息的便捷性。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全体人民参与全面绿色转型的合法权益。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全体人民在全面绿色转型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保障全体人民参与全面绿色转型的权益不受侵害。

全面绿色转型成果务必凸显人民的普遍受益性

按照“谁参与、谁创造、谁享受”的基本原则,全面绿色转型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因此,全面绿色转型成果必须惠及每一位参与转型、为转型做出贡献的人民群众。

大幅度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并保障其质量,为全面绿色转型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创造更加充沛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强化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投资、气候投资等方式,激励更多企业投入绿色产品的研发,以期不断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售价,增强其供给能力,壮大绿色产业发展规模,进而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在增加供给的同时,确保绿色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追溯机制,对绿色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加大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绿色产品符合环保、健康、安全等标准和消费者偏好。

强力治理绿色产品交易的垄断行为,为全面绿色转型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创造更加有利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条件。治理绿色产品交易垄断,是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性和长远目标,以及确保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全面绿色转型成果的关键一环。

建立健全绿色惠民机制,为全面绿色转型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创造更加有力的保障条件。一是加快推广生态补偿机制和受益制度。例如对生态公益林草进行补偿,动态提高其补偿标准,提高农民的收入;对流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生态补偿,增强跨界污染治理的协同性和有效性。创新生态受益制度,扩大生态资源参与碳市场受益的范围。二是加快推广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全面绿色转型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对全面绿色转型资金、项目、政策等的监督,增加全面绿色转型指标在政府考核中的权重。三是加快推广绿色普惠金融制度。加大绿色环保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力度,不断提高为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等弱势群体提供可负担、可持续金融服务的水平,扩大绿色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面,增强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等的作用。

(作者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河南大学生态文明经济研究所创始所长)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