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刚领
从城市建筑工地上疾驰而过的纯电搅拌车,到贯通南北物流干线的长续航电动重卡,一场关于动力革命的浪潮正席卷中国商用车领域。当新能源乘用车日益普及之时,重卡、轻卡、矿卡等商用车辆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也已按下“加速键”。续航能力持续突破、补能效率不断优化,正推动新能源重卡从示范运营走向市场驱动,从短途场景迈向中长途干线,成为中国践行“双碳”战略、推动交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新能源重卡平均渗透率快速增长,9月单月渗透率已达28.8%,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这一细分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郑州制造”正迈向新阶段
作为河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阵地,郑州市正以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发展。2024年,全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112万辆,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这一数字背后,是郑州市汽车产业占全省产量80%以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目前,郑州已集聚宇通客车、东风日产、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形成覆盖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3大整车格局,产品体系延伸至轻卡、重卡、矿卡等全系列商用车型。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郑州不仅成为传统汽车制造重镇,更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特别是在工程车辆领域,新能源自卸车、搅拌车的销量与渗透率连年攀升,标志着“郑州制造”正迈向绿色化、高端化的新阶段。郑州市通过设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专班,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数千辆,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长续航与智能化破解运营痛点
历经4年爆发式增长,新能源重卡整体渗透率已于2025年突破20%的行业拐点。长期以来,新能源重卡在长途干线物流中的应用受限于续航短、补能慢、自重高等瓶颈。如今,以宇通为代表的整车企业通过技术迭代,逐步打破这些壁垒。
2025年11月5日,一辆宇通纯电载货车完成从山东寿光至北京新发地、全程479公里的公开实测,以每公里0.66度电的低能耗,验证了纯电车辆胜任干线物流的可行性。在产品层面,400度以上大电量车型逐步普及,配合轻量化设计使整车成功减重10.3%,有效缓解“里程焦虑”;在补能方面,双枪快充技术突破传统单桩功率限制,车云协同系统实现SOC估算精度稳定在4%的突破,这些创新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从运营经济性角度考量,宇通新能源重卡也正在重塑物流行业的价值标准。根据用户反馈,在单边运距300公里级别的运营场景下,宇通纯电载货车单公里能耗成本可控制在0.5元以内,较同类燃油车节省1元以上。按照月运营里程1万公里计算,单车年度节省燃料费用可达1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宇通推出的“安睿通”智能管理系统,可通过精准控制充放电策略,帮助用户有效利用峰谷电价。实际运营数据显示,单台车每月可节省近2000元成本,真正实现“技术降本”。
多元路径助推能源转型
在纯电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氢燃料电池重卡也迎来示范运营的关键节点。今年3月,空港磬德向郑州航空港区交付50辆氢能源重卡,成为郑州市构建氢能交通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核心,郑州已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宇通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历经10余年技术积累,已实现氢燃料商用车全系列布局,产品覆盖客车与卡车领域。其氢燃料车型具有加氢时间短、续驶里程长、寿命长等突出优势,产销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梯队。据了解,郑州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示范引领,为“氢电并行”的战略路径提供坚实支撑。
新能源重卡全面普及仍面临挑战
尽管增势显著,新能源重卡在长途场景的全面普及仍面临挑战。当前,柴油重卡在2025年前9个月仍保持约50%的平均渗透率,在长途干线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重卡目前主要扮演“短倒王”的角色,绝大部分应用于港口、矿山、钢厂等固定线路的短途倒运场景。
正如郑州长通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魏长龙所言,目前公司有数百辆运输车辆,轻卡已基本实现电动化,而重卡仍以LNG车型为主,动力来自于天然气。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新能源重卡主要应用于港口、矿山、钢厂等固定线路的短途倒运场景,用于中长途干线运输的比较少。魏长龙认为,电动化是未来趋势,但当前仍需突破续航焦虑、自重过高、充电不便等瓶颈。
郑州华夏易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郅英武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运输车辆有300多台,燃油车只有几十台,新能源车辆占85%以上,主要是纯电动车和氢能源车。“新能源车虽然购置成本要贵一些,但是能耗成本比起燃油车基本上是减半的。从操控方面看,新能源车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新能源车的检修、养护也简单、方便。”
郅英武也坦言存在的挑战:“之所以有些司机选择燃油车,还是考虑到续航能力和充电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加油一般只需要几分钟,而充电没有一个小时是充不满的。并且,在一些偏远地区,充电不那么方便。”他认为,目前微卡、轻卡的质量都很可靠,而中卡可选择的车型较少,只有宇通等少数几家企业在做。公路运输方面的重卡,纯电动车较少,使用天然气的重卡居多。不过,从未来趋势看,新能源轻卡和重卡的保有量必然会持续增量,因为车辆的质量、可靠性、驾驶舒适度都在提高,成本优势也很明显。
构建良性发展格局
当下,中国物流行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生鲜冷链等细分领域,对高效、可靠、经济、绿色运输工具的需求尤为迫切。与此同时,新基建战略推动下的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完善,为新能源载货车的运营扫清了最后障碍。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功率充电桩的密集布局,让长途干线运输的补能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展望未来,新能源重卡发展路径日益清晰。行业普遍认为,“换电为主,超充为辅”的补能策略可能是破解长途运输困局的最优解。随着电池技术提升、成本下降以及补能网络的不断完善,新能源重卡向中长途场景渗透已成为必然趋势。政策层面,老旧货车淘汰更新补贴、路权优先等措施将持续推动物流公司选择新能源车辆。
与此同时,整车企业需要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宇通等领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出积极探索,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助力用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这种转变将推动整个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深化,最终形成“以示范促产业、以产业助示范”的良性发展格局。
显然,从纯电搅拌车到氢能重卡,从短途倒运到干线物流,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转型之路正驶入深水区。这是一场关于技术、政策与市场的长跑,更是一场关乎能源安全与产业竞争力的系统重构。随着产品不断成熟、生态持续完善,新能源重卡不仅将重塑公路运输的排放格局,更将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基地正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预示着中国商用车产业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