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4253N”谋全局 “固强补弱”育新机
“这些突破不是偶然,是体系支撑的必然。”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李激扬的自信解读,揭开了河南体育闪耀十五运会的“核心密码”。早在本届全运会周期之初,省体育局便围绕国家战略,结合河南资源禀赋推出“4253N”项目优化方案,构建起“固强补弱”的战略布局——对自行车、散打等传统优势项目,通过技术革新和人才储备巩固领先;对田径、乒乓球等潜优项目,组建专业团队制定专项计划,推动其从“潜力股”成长为“主力军”。这种精准施策,让河南竞技体育形成了“多点支撑、全面开花”的良性生态。
国际化视野与科学化训练,成为河南健儿的“硬核助力”。近两个全运会周期,河南引进萨顿兄弟、劳尔等培养过多名奥运冠军的世界顶级外教,将国际先进训练理念与河南队员身体特点深度融合,打磨出专属“制胜法宝”;同时组建涵盖科研、医疗、数据分析的复合型团队,建立科研人员跟队机制,让心率监测、体能恢复等科学手段贯穿训练全程。场地自行车队的综合数据监控平台便是典型——通过整合生理指标、训练数据甚至心理状态,为每位运动员绘制“身体全景图”,教练据此精准调整训练强度,实现“千人千策”的个性化指导。
竞技体育的辉煌,离不开群众体育的沃土。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河南570名群众运动员在21个大项中斩获7金8银11铜,展演项目收获1金6银6铜的佳绩。从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到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从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到社区健身活动,“月月有赛事、人人可参与”的氛围在中原大地愈发浓厚,“全民全运”的理念不仅滋养着竞技体育的根基,更让体育成为河南人的生活方式。
再起航逐梦前行 赋新能再塑辉煌
十五运会斩获竞技项目19金的辉煌背后,河南体育人同样看到了短板:游泳、田径等基础大项普及不足,球类集体项目名次有待提升,优秀教练员储备欠缺,青少年选材途径需拓宽。而这些短板,正是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新征程的蓝图已清晰绘就。河南体育将坚持“巩固优势、挖掘潜优、补齐短板”战略,巩固自行车、武术等优势项目群,培育田径、游泳等新增长点;以体教融合为抓手,优化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通过“雏鹰教练员”计划和“金牌教练工作室”强化基层力量,让梁田田、刘清漪等00后小将代表的青春力量持续涌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全省人民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宇峰表示,全运会的成功经验——全局一盘棋的协作、压力层层传导的担当、精细化的保障,将成为河南体育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更深远的布局,在于让体育力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河南将以全运佳绩为契机,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服务,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群众;通过举办品牌赛事满足多元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时,培育体育消费新热点,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体育不仅是赛场上的荣耀,更是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能。
从1959年的首次参赛到如今的再塑辉煌,66年的全运坚守与奋进,河南体育书写的不仅是赛场上的传奇,更是中原儿女拼搏进取的精神史诗。竞体比赛及群众赛事活动的27枚金牌光彩夺目,照亮的是河南体育强省的征程,更是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步伐。十五运会圆满落幕,中原赛场已然开启——河南体育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让拼搏精神代代相传,让体育力量赋能中原崛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河南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