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PDF版阅读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贾真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还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职责;高校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体系在高校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高校办学治校的正确方向,也深刻影响育人实效。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存在明显短板,组织设置与学科科研需求脱节,党建与教学育人“两张皮”现象突出,组织生活还常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与高校发展实际,从构建党建与育人深度协同体系入手,通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与运行机制,进而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系统探索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激活基层党建内生动力,为筑牢教育强国组织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实践参考。

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党建与育人深度协同的工作体系

高校基层党建需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打破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壁垒,构建全域协同的育人格局。

高校基层党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通过“第一议题”学习、专题党课、红色研学等形式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育人方向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高度一致;同时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党员教师带头打造思政金课、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融入专业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此外依托学生党支部建立党员学长帮扶制、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朋辈引领激发学生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让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与运行机制,激活党建工作内生动力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需突破传统按院系、按年级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结合高校学科特点、科研布局、师生结构变化创新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更具活力、更接地气。

高校基层党建要优化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契合学科交叉领域科研协作需求的跨学科党支部、聚焦重大项目攻关的科研团队党支部、服务短期任务的项目临时党支部,在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组中建立党支部,将党组织建在学术攻关“第一线”,实现党建与科研同部署、同推进、同见效;针对离退休党员行动不便、流动党员分布分散的特点,建立线上党支部、片区联合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组织生活不掉线、党员管理不缺位。

高校基层党建还要健全高效运行机制,打破“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形式化局限,推行菜单式组织生活,由基层党组织根据师生在政策理解、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需求,设计政策解读、学术沙龙、志愿服务等主题,让组织生活更贴近师生实际、更具吸引力;同步搭建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党员信息管理、组织生活记录、工作任务部署等功能,实现党建工作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聚焦高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党建服务发展的实践效能

高校基层党建需紧扣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任务,找准党建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教学质量提升时,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等关键问题,如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攻坚、优质课程建设行动,通过党员示范课、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方法研讨、课程思政案例开发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针对青年教师成长,实施党员导师制,由资深党员教师从备课技巧、科研方向规划、师德修养培育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

针对科研创新需求,基层党组织要搭建党建科研协同平台,组织党员科研骨干牵头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痛点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同时以党建活动为纽带,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团队间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打破学科间的协作壁垒,营造协同创新、互助共进的科研氛围,助力高校打造科研创新优势领域。

在服务社会发展层面,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部署与地方发展需求,策划并组织师生党员开展乡村振兴帮扶、社区服务、科普宣传等实践活动,比如选派党员教师到地方高校开展支教、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学生党员走进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惠民服务,让高校党建成果切实惠及社会。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锚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守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并拿出创新机制、破解“两张皮”难题的实践智慧。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到构建师生混编的党小组架构、优化组织运行效能,再到聚焦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搭建服务平台,每一项举措的落地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主动谋划与持续发力。这要求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领导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各环节,让基层党建与学校发展、师生诉求深度契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由此激活,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未来仍需深化改革,以更精准的部署破解发展堵点,用更扎实的行动落实育人责任,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组织根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