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市民张先生向郑州日报“市民热线”反映,称建设西路与长椿路交叉口经常拥堵,他在现场认真研究后提出两个改进建议:
第一个建议:交叉口由东向西有3个车道,但右转和直行共用一车道,在早高峰右转车等灯时,直行车会压实线向左并道,导致通行效率很低,还易引发交通事故;而直行车遇红灯时会导致后边右转车大量拥堵无法同行,早晚高峰每天拥堵距离能有一二百米。他建议单独设置一个右转车道或者右转待转区,这样可以提升路口的通行效率。
第二个建议:此交叉口由西向东晚高峰也是拥堵严重时段。西向东是高架下桥口,掉头去988医院(原153医院)的车辆比较多,白天也时常看到掉头车辆堵在这里排成长队。他建议在距离路口西侧50米或者100米的地方,设置一个掉头口,这样也可以提升晚高峰的通行效率。
11月24日10时许,记者赶到了长椿路和建设西路交叉口,此时并不是高峰期,由西向东下高架的车辆左拐车道却依旧排成长队,其中一半是掉头向西去医院方向的车辆。
记者随后把相关情况和现场视频传给了郑州交警二支队。民警表示,长椿路向北原来是一条铁炉村的乡村道路,向北1公里就是陇海铁路,车流量较小,因此,当时的右转和直行合并成一个车道。现在附近多个小区落成,车流也增加不少,形成现在新的交通情况。接下来,他们将和交通技术部门沟通,现场研判后,做出更科学的交通规划变更。 本报记者 徐富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