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颖 刘地 文 周甬 图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曾几何时,一枚一克拉的天然钻石,是无数年轻人婚嫁路上的一道“价格鸿沟”。而今天,在各大商场的珠宝柜台里,同样大小、成色甚至更佳的培育钻石,价格可能仅为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而这背后,是作为“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心脏”的郑州,用科技力量将“一颗永流传”的奢侈品,变成更多人触手可及的“日常装饰品”。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率等特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先进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进一步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提出要培育壮大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通过链群发展,推动河南产业攀“高”向“新”,超硬材料一马当先。“人造钻石看中国,中国钻石看河南”。郑州作为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发源地、人才聚集区、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在培育钻石领域更是手握三大“硬”实力。
“种”出来的钻石“飞入百姓家”
蓝钻、粉钻、黄钻,心形、梨形、榄尖形……在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展柜里,形态各异的培育钻石闪闪发光,吸引众多顾客前来选购。
与天然钻石相对应,“培育钻石”是由实验室里“种”出来的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关系可以简单以冰箱做的冰和自然形成的冰来理解。“培育钻石是金刚石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指应用于珠宝饰品的宝石级实验室培育金刚石,它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总经理佘丁顺告诉记者。
不同于天然钻石漫长的生长过程,收获一克拉左右的培育钻石最快仅需一周。随着技术进步,培育钻石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大规模量产以及质量可控的产品。据佘丁顺介绍,目前中国在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技术上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产品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但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行业公认的价格机制,以及突破中游加工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瓶颈。
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的成立正是破局的关键。去年11月,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中心由郑州高新产业投资集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培育钻石上中下游企业联合发起。通过行业供应链资源整合,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打造集线上交易平台、共享库存系统、线下展示交易中心、直播基地、加工设计工作室、标准化研究与检验检测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以及产业学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佘丁顺介绍道。
平台主要服务对象包括但不仅限于上中下游生产厂家、贸易商、品牌零售商,通过建立“供应链+库存共享+线上线下交易”多元化、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服务生态,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培育钻石珠宝饰品产业综合服务枢纽。换句话说,当实验室的成果大规模走向生产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有了新的注脚——曾经象征着财富与永恒的钻石,正在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的加持下,加速飞向每一个普通人的指尖。
全链条协同剑指产业高地
在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数字化产业平台上,实时跳动着全球供需数据。商丘的钻石原石、许昌的切割线、郑州的设计加工,通过“供应链+线上交易”的模式,形成“上午在柘城合成、下午在长葛加工、晚上在郑州拍卖”的产业闭环。
郑州在培育钻石领域的三大“硬”实力不容小觑——
产业基础实力硬。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诞生地,郑州已构建起完整的培育钻石产业链,汇聚了郑州三磨所、四方达、华晶等一批龙头企业,链上企业达122家,产业规模超150亿元。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供应量约3000万克拉,中国占比超75%,其中80%来自河南,郑州无疑是全球培育钻石产业的核心供应地。
科技创新实力硬。郑州始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拥有7家超硬材料领域国家级研发平台,开发了全球领先的高温高压法培育钻石生长技术、国内功率最大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培育钻石生长技术。郑州三磨所推出的散热和光学用多晶金刚石产品,直径覆盖2~6英寸,纯度达百万分之一级别,已成功开展示范性应用,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迭代。
产业链群实力硬。郑州创新推行超硬材料产业链“链长制”,配套设立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上市培育等6个助企专班,出台产业链行动方案等专项政策,构建起“技术研发—原料辅料生产—设备制造—合成加工—制品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通过重点打造“一核心三基地”超硬材料产业园,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条持续优化升级。2024年,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成功获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金刚石产业乘“链”而上
“以前我们卖的是‘石头’,不是‘故事’。”郑州高新区一家从事外贸的工作人员李建华回忆,早在2015年公司订单大部分来自中东石材切割盘,毛利率不到10%。
转机出现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河南提出通过链群发展,推动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人造金刚石产业乘“链”而上,被郑州高新区列入转型发展攻坚项目。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聚焦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加快在科创资源、项目引进、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科技金融、产业生态等方面布局,通过“建链、补链、强链”,着力在产业链上谋突破,在集群发展上求实效,实现新材料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据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区内集聚相关企业1838家,覆盖从上游材料、中游装备到下游制成品的所有环节;汇聚行业70%以上的中高端创新资源,拥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质检中心;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动辄超过50%的行业巨头;依托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是全国唯一具备超硬材料本科专业的人才摇篮;产品既服务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工业尖端,也通过培育钻石品牌“黛诺”等闪耀消费市场。
郑州高新区正在完成“原材料→新材料→新消费”的跃迁,每一级都对应价值量的放大,不再卖石头,而是向卖标准、卖生态、卖话语权转变。一场由科技驱动的“钻石平权”运动,正从这里出发,重新定义着钻石的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