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郑州“文博经济”新样本:
考古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图

继创新探索“移动博物馆”走进城市热门商圈吸引大量客流后,郑州“文博经济”再发力:11月22日至23日,郑州市文物局主办、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亳都回响·七秩有声——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特别活动在亳都新象商业街区成功举办。手持“宝藏任务书”的游客忙碌地穿梭在现代化商业街区、等待参加考古体验的观众排成长队……古老与现代交织的热闹场景,绘就一幅文博经济拉动城市消费的火热画面。短短两天时间,近4万人次观众参与“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特别活动,约15万人次到访亳都·新象——这场融合考古与商业的创新实践,生动演绎了文化资源如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博“人气”增辉街区“财气”

“快跟上,文创兑换区已经排长队了!”“请问在哪里可以领到这个‘任务书’?”……23日11时许,亳都·新象南广场上热闹非凡,有的拿着任务卡穿梭于各个活动场地,有的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还有的则饶有兴致地观看青铜造型的人偶翩然起舞,“历史”“考古”等专业,此时完美融合于现代化商业街区。据初步统计,亳都·新象商业街区两天累计接待市民和游客超过15万人次,巨大的人流量直接转化为可观的消费收益。

将公众考古活动从博物馆空间转移至商业街区,显著引爆公众的参与热情,实现参与人数的量级增长。据统计,近4000份文创礼品在活动第一天下午即被兑换一空。“文化+商业街区”的创新模式,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熏陶、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带动消费,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增加了商业街区的知名度。不少对考古、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市民看到活动预告专程而来,在热门商业街区参加考古体验活动,能玩、能吃、能学,可谓一举多得。“1+1>2!”多位游客表示,周末两天带着孩子来了两趟,孩子兴致勃勃地“考古”、家长也可以在街区放松身心,“之前听说亳都·新象‘开街’了,但一直没有来,这次活动给了我逛街的‘动力’,现场活动别具匠心,点赞!”

文博IP成“流量密码”

文物“萌宝”巡游成为流量担当。根据商代青铜文物设计的卡通人偶,每天两场巡游吸引大量游客驻足互动,所到之处皆是人流高峰。这种将严肃文物转化为亲和力十足的形象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活动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进一步放大活动影响力。抖音、微信、小红书等平台,‘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城市考古体验课堂’等话题热度不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透露,活动通过社交媒体矩阵实现精准传播和高效引流,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参与体验,展现了文博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潜力。据初步统计,活动在抖音、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相关笔记超过6000篇,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良性循环。

“考古十问+集章卡”的游戏化设计,也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参与者平均在街区停留时间达3小时以上,远超普通商业街区的平均停留时长,有效提升了二次消费概率。

文博经济放大“乘数效应”

在城市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消费需求加速升级的当下,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认知正从“附属品”向“生产力”转变。“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特别活动带来的链式效应,正在证明一个愈加清晰的趋势:文博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生产方式,并以超越活动本身的影响力呈现出显著的“乘数效应”。

“本次活动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活动现场,其产生的辐射效应能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文博资源作为稀缺的、高价值的、不可替代的核心吸引物,通过跨界融合,在教育、商业、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链中产生价值裂变并带动流量集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宋航认为,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发酵,文博资源在教育研学市场的渗透力将持续增强。“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因其高度参与性、教育性与体验性受到学校与家长的广泛认可,多家教育机构主动寻求长期合作,以期共建标准化、体系化和可持续的考古研学课程,为文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打开了新的通道。

此外,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文化场景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模式,推动文博经济从“物理空间叠加”向深层的“产业化学融合”进行转变。“活动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与展陈空间的物理边界,将文化体验元素嵌入商业空间的多触点场景,使消费者在日常化、休闲化的情境中实现对历史文化的自然接触。此类‘沉浸式文博体验’不仅提升了文化传播效能,更重塑了商业空间的消费逻辑。”宋航表示,这种“内容驱动型商业”体现出高效的公私合作模式,文物部门承担内容生产、专业审核与资源供给,商业机构负责空间运营、场景营造与客群组织。双方在“专业性—市场性”之间实现良性互补,既确保文化呈现的权威性,又保障项目运营的活力与持续性,从而形成双方共赢的产业合力。

据了解,经过多次在商业街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接到多个企业的合作邀约,为“考古文化体验”主题线路游和文创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文博IP作为可授权、可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通过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市场化,即文博单位专注于IP的授权与内容监管,而将文创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等环节交由市场主体运营。持续涌现的市场需求正在反向推动文博单位探索“以文促产、以产兴文、以文养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利于构建覆盖创意设计、IP开发、产品转化、市场流通的完整文创产业链。

从消费趋势看,随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产品和服务将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文博与科技、教育、商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文化旅游体验,还可实现文化产品的复制、交易与全球传播,凭借其创新性与巨大的市场外溢效应,有望成为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增长极。

宋航还提出,文博经济不仅是文化软实力的生动载体,也是推动城市经济硬实力提升的重要引擎。通过深度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文博产业体系、塑造可识别的城市文化品牌,城市能够在区域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定位,构建独特的文化旅游场域。文博经济并非短期项目,而是依托核心文化资源构建的长期、内生、高质量增长体系,其“乘数效应”将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文化消费升级与城市品牌重塑,为城市从“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提供持续动力。

“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特别活动的成功实践表明,当文化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当历史文脉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文博经济便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模式的涌现,文博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2025-11-28,12461| 2025-11-27,12449| 2025-11-26,12441| 2025-11-25,12433|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