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假期,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又传来熟悉的乡音,原来是涵涵(化名)的奶奶。这让我的思绪飘回到五年前,涵涵初入我班的时候。
五年前的九月,一个个子高高却小毛病不断的男孩走进了我的班级,他就是涵涵。课堂上,他坐姿不正,站没站相。遇到想回答的问题,就急切地把手举到我眼前;若因做小动作或说话被点名回答问题,便低垂脑袋,沉默不语。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的“告状声”便此起彼伏:“老师,涵涵下课乱跑,撞住别的班同学了!”“老师,涵涵把我笔掰坏了!”“老师,涵涵进校说话被值班老师批评了!”每天,我都要处理这些琐碎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
好不容易盼到三年级结束,本以为可以摆脱这段“纠葛”,没想到升入四年级,他又分到了我的班级。同事们听闻,都笑说我们俩真有缘。面对这份“命中注定”的重逢,我只能苦笑接受,继续我们“相爱相杀”的日子。
在那段时光里,我对涵涵从频繁批评转向鼓励与激励。他的成长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有午后在送餐车里跷二郎腿被校长逮个正着的小插曲,也有大课间追逐嬉戏损坏花坛边围栏的尴尬瞬间。这些虽带来困扰,却也成为我们共同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见证了他从稚嫩走向成熟。
起初,日复一日的纠正似乎没有尽头,但渐渐地,变化悄然发生。批评变为鼓励,不仅改变了他的行为模式,还激发了他内心的潜能与责任感。我们在理解与引导中找到了平衡,共同绘制了一幅关于成长、宽容与爱的斑斓画卷。
画卷里,有他升入五年级后时不时来办公室说话、送糖、借纸,与同学发生矛盾找我诉说的画面;也有他上六年级时,因语文老师布置的半命题作文不会写,“远征”我的教室寻求帮助的点点滴滴。
如今,涵涵已步入七年级,时空的距离并未冲淡那份师生情谊。电话线的两端,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只为那一份重逢的约定。这份经年累月的情分,恰似端午时节的粽香,虽随风渐淡,却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余味无穷,成为生命旅途中一抹永恒的风景。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孙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