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明金
“到了农历二月半,忙里偷闲挖小蒜”。小蒜是春天的使者,春天来了,小蒜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也来了:荒地、山谷、沟边、山坡、草地、疏林下到处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它给大地带来一片片新绿。它扭动着纤细的腰身,在微风中婆娑起舞;特别是雨后,小蒜挂着水滴,亮晶晶的像缀着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它生存能力很强,它喜湿润肥沃的土壤,也适应干旱瘠薄的荒原。
小蒜又名野葱、薤白。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对它不陌生。生吃、熟吃、凉拌、炒菜、下面条、汆圆子、包饺子、烙馍、烩豆腐都适宜。
小蒜是我儿时的美味零食,它与茅芽儿是同时段的产物,也是大自然奉献给整日饥肠辘辘放牛娃们的珍馐。放牛割牛草的同时,发现山坡上、渠埂边、荒地里有葱郁的一抹绿色,顿觉眼前一亮。急急奔过去,用随身带的铲子挖下去,上青下白,还带着圆圆蒜头的小蒜已擎在手上。剥皮,掐去枯萎的蒜叶,揉吧揉吧就成了口中之物了。如果没有带铲子,就破坏性地薅,能薅出多长不用计较,反正到处都是。只是吃不出全蒜的味道。如果谁挖到或薅到粗壮的小蒜,会被同伴嫉妒,说是被狗撒了尿,才长出这么粗壮的狗尿苔。
生吃小蒜也能吃出花样。小蒜辫子:将挖出的或薅出的小蒜择干净,根部用一根小蒜扎起来,然后辫成麻花辫,用手攥着,从蒜梢一口一口吃下去,非常过瘾。小蒜团子:将自认为择干净的小蒜盘纽扣一样穿成一个团子,便成了一个艺术品,一口吃下去,似乎很有成就感。小蒜窝头:将小蒜从中间弯过来,顺着一个方向缠绕,便成了一个蘑菇伞,既快捷又省事,吃着也方便。
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野地里的小蒜是小伙伴们争着抢着的美味。但生吃小蒜多了,肚子发胀、打嗝、放屁,都有浓浓的蒜味。不是饿得发慌,谁也不愿意多吃小蒜。大多是挖了带回去让母亲做成熟品。母亲能把小蒜做成很多种食品:
凉拌小蒜:将小蒜择干净,清洗焯水,切段放盐、辣椒、芝麻油。这道菜很简单,适宜就稀饭。
汆圆子:将清洗后的小蒜切碎,放盐和面,反复搅拌,直到黏糊为止。左手抓把小蒜糊糊,把拇指和食指弯成一个圆圈,其他手指用力把糊糊从圆圈里挤出来,用右手食指中指或用小勺子一抹,形成了不规整的丸子,然后下在烧开的水中,一个翻身小蒜圆子就形成了。
小蒜炒鸡蛋:这道菜很少能吃到。除非来了尊贵的客人,那时的鸡蛋是奢侈品,即使来了尊贵的客人,一盘菜中也不会超过两个鸡蛋。将小蒜一把择洗干净,蒜头切碎,蒜叶切段,加盐打入鸡蛋搅成糊,锅里放油烧热,倒入慢慢翻动,既不能炒嫩也不能炒老,炒到鸡蛋金黄,小蒜的香味和鸡蛋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味道特别好。
小蒜盒子:做法完全和韭菜盒子一样,但味道有别于韭菜盒子,浓浓的蒜香味无形中增强了人们的食欲。
小蒜饺子:将新鲜的小蒜择洗后,晾干水分。将平时不舍得吃的腊油渣切碎,将炕得两面金黄的水豆腐切碎拌在一起,打入一枚鸡蛋搅拌均匀,就成了饺子馅,虽然没有其他佐料可放,依然满庄子飘香。
吃小蒜最多的还是用它下面条、烩水豆腐、炒干豆腐,或者直接炒着吃、腌着吃。那时虽然变着花样吃,但吃多了也有腻烦的时候。
近几年,小蒜又走进人们的生活,超市、集镇菜市场都有售,价格不菲。小蒜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可能是因为不少人的好奇和部分人心中曾经的野味,找回小时候对小蒜的味蕾记忆!小蒜自然生长,是天然的绿色野菜,没有人为它施肥打药,吃起来鲜美无比,没有化肥农药危害之后顾之忧,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吃腻鸡鸭鱼肉和山珍海味的中老年人来说,清香、素净的小蒜更能刺激他们永不言败的胃口。
我也挖过几回小蒜,按照传统的方法或加以改进,尝试着做各种吃食,都不及从前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