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克红
斑驳时光的深处,隐匿着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宛如一颗蒙尘的珍珠,外表质朴无华,内里却饱含深情,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已长眠于岁月的老人,她来自陕西咸阳那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土地。老人的女儿是央视的一名制片人,一次机缘巧合下,她与我娓娓谈起了母亲和洛阳牡丹的过往。这段满含遗憾与眷恋的故事,如涟漪般在我心间荡漾,我将其诉诸笔端,分享给更多的人。
自小老人便听闻洛阳牡丹的美名,那些关于牡丹的描绘,像一颗种子,悄然在她心底扎下根来。在咸阳老家,逢年过节,牡丹图案随处可见,年画里、刺绣上,牡丹那雍容华贵的姿态,她看过无数次,对洛阳牡丹的向往也愈发浓烈。然而,日子如流水般匆匆逝去,生活琐事如麻,紧紧绊住了她的脚步,使她始终未能踏上洛阳的土地,一睹牡丹的芳容。
后来,女儿成为央视制片人,因工作需要,多次前往洛阳拍摄牡丹在央视播放。每次女儿归来,讲述拍摄见闻,老人都听得入神,眼中满是羡慕与渴望。她是多么渴望亲眼看一看那真正的洛阳牡丹啊!女儿深知母亲的心思,一次次许下带她去洛阳的承诺。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每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城便热闹非凡。老人只能听着邻居们从洛阳赏牡丹归来后的讲述。“洛阳的牡丹,红得似火,热热闹闹地盛开着;粉的如同小姑娘害羞时的脸庞,柔柔弱弱;白的恰似刚下的雪,干干净净。每一朵都开得极为漂亮,花瓣层层叠叠,就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看一眼便难以忘怀!”“还有那王城公园,一进去,满园都是牡丹,花香扑鼻,人都快被这香味陶醉了,连脚步都挪不动!” 老人静静听着,眼中的光芒闪烁又熄灭,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她曾向邻居们提及女儿要带她去洛阳,可承诺迟迟未兑现,她害怕被问起,只能默默转身离开。
一年又一年,因女儿工作忙碌,老人始终与洛阳牡丹的盛景失之交臂。
2012年5月,厄运悄然降临,老人被肠癌病魔缠身,无奈前往郑州接受化疗。病情稍有好转,女儿便急忙带着老人奔赴洛阳。然而,当她们满怀期待抵达洛阳时,牡丹花期已悄然结束。走进牡丹园,园内一片凋零,仅有寥寥几朵残花在风中摇曳。老人脚步沉重,望着那些残败的牡丹,眼神空洞而哀伤,仿佛整个世界的色彩都已褪去。女儿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满怀愧疚地安慰道:“妈,今年花期不巧错过了,明年牡丹盛开时,我一定带您来看,挑个好日子,多逛几个园子,让您尽情欣赏!”
在洛阳,朋友送给老人一本牡丹摄影画册。老人双手郑重地接过,犹如捧着稀世珍宝,一页页缓缓翻看,眼中满是欣喜与眷恋。看着画册里的牡丹,她喃喃自语:“拍得真好,就跟真的一样,好像都能闻到香味了。”女儿告诉我,她的家里处处都有牡丹的影子。在她出嫁时,母亲特意挑选了印着牡丹花的床单,期望女儿日子过得富贵吉祥、和和美美。家中的镜子,边框也雕刻着牡丹花纹,在母亲心中,牡丹象征着富贵、祥和、圆满。
这天中午,洛阳的朋友邀请她们品尝牡丹宴菜。菜一端上桌,母亲惊叹不已,那道菜宛如真牡丹般栩栩如生,花瓣薄如蝉翼,颜色从花蕊的鹅黄渐变为边缘的粉红,与真牡丹毫无二致。老人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孩子般凑近闻了又闻,口中夸赞道:“这菜太精致了,都舍不得吃,感觉把牡丹的美吃到肚子里了,心里都变得敞亮了。”
回到咸阳后,向来低调的老人,逢人便兴奋地讲述自己去洛阳的经历,尽管并未看到盛开的牡丹,可她讲得绘声绘色:“洛阳的牡丹是老天爷最得意的杰作!每一朵都如同美玉,花瓣层层叠叠,好似仙女的裙摆轻盈飘逸。那颜色,红得夺目,像能点燃人的灵魂;粉得娇嫩,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白得纯净,恰似天边的云朵。它们热热闹闹地绽放着,将洛阳城装点得如梦如幻,我站在那儿,久久沉醉其中不愿走出来!” 说着,她还把牡丹画册拿给邻居们看,希望大家都能感受牡丹的美。
次年春节,老人病情恶化,女儿心急如焚地从北京赶回咸阳。老人躺在病床上,眼神不再明亮,却仍满怀期待地问道:“闺女,我这身体还行,咱不是说好了今年去洛阳看牡丹吗,能去不?” 女儿强忍着泪水,握住母亲瘦弱的手,温柔地说:“妈,您安心养病,等春天暖和了,身体好了,我一定风风光光地带您去洛阳,您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在牡丹花丛中拍照,肯定比牡丹还美!”
但命运并未眷顾老人,她的病情日益沉重。3月中旬,女儿再次赶回咸阳,看着病床上形容憔悴的母亲,心如刀绞。
母亲转头望向窗外泛绿的柳树,轻声念叨:“春天来了,柳树都绿了,牡丹该开了吧?”女儿故作镇定地回答:“牡丹四月才开呢,再等一个月,我就带您去看牡丹。”母亲叹了口气,说道:“我下不了床了,怕是去不了洛阳看牡丹了。” 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提过看牡丹的事。
表妹来医院看望母亲,母亲拉着女儿的手,认真地说:“你表妹工资低,今年‘五一’要结婚,你去超市买套带牡丹花的五件套床上用品寄给她,我参加不了婚礼了,这是我的心意。结婚是大事,有牡丹陪着,图个好彩头。”女儿赶忙让爱人去办,爱人担心买不到,女儿坚定地说:“多跑几个地方,咸阳没有就去西安,一定要买到,这是妈的心意。” 最终,费尽周折总算买到了。当女婿把印着牡丹图案的床单拿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颤抖着伸手抚摸,眼中满是温柔,说道:“别打开了,咱叠不好,这牡丹多喜庆,赶紧寄给你表妹,她看到肯定高兴,就像咱给她的祝福,往后日子和和美美。”
那年牡丹盛开之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女儿悲痛万分,心中满是对母亲的愧疚。她前往花市精心挑选了几朵牡丹,轻轻放在母亲墓前,寄托无尽的哀思。母亲一生未能亲眼见到洛阳盛开的牡丹,这成为女儿心中永远的痛。
在母亲三周年之际,女儿接到央视拍摄《探春》系列片子的任务,其中一集便是洛阳牡丹。她深知航拍牡丹难度极大,牡丹适宜近赏,航拍时稍不留意就会拍到地面,破坏画面美感。但她心中想着母亲,仿佛母亲就在身边陪伴着她,于是咬紧牙关,想尽一切办法,最终成功完成拍摄。制作节目时,她将对母亲的思念融入每一个画面、每一段剪辑。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
休假时,她回到咸阳家中,把制作好的10分钟片子复制一份,放在母亲遗像前,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恍惚间,她仿佛看到母亲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一刻,她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放声大哭。她在心底呐喊:“妈,您看到了吗?这就是洛阳的牡丹,我给您拍下来了,开得可美了,就像您一直期盼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