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PDF版阅读

大言之下需谨慎

? 高玉成

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先是投靠项羽,没受重用;又改投刘邦,开始也没受重用。有一次韩信犯法当斩,刀都架到脖子上了,韩信抬起头,对监斩的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话说得很大,相当于说:“刘邦如果想取得天下,就非我韩信不可。为什么要杀我?”夏侯婴一听就被韩信的大话镇住了,又看韩信相貌堂堂,非等闲之辈,就放了他。后来韩信果然带领大军平三秦、灭齐魏、会师垓下,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第一军功。

大约900年后的唐开元年间,类似的一幕再次上演。这次的主角是安禄山。当时,安禄山因小偷小摸罪当斩,临刑时,安禄山对他的上级领导张守珪高呼:“大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话说得与当年韩信高度相似,张守珪的反应也与当年夏侯婴一模一样,真的刀下留人了。不同的是,当年刀下留人的结果,韩信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这次刀下留人的结果,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大言之下是否有大用,要看大言的目的是什么,有无真才实学。韩信文韬武略,足智多谋,是历史上著名的“战神”,出言虽大,但言之有物,话不落空;安禄山一肚子坏水,是历史上著名的阴谋家,他的大言是权宜之计,为的是留下一条小命,后来好干坏事。

战国时,赵括好大言,赵王不听赵括母亲的劝告,坚持让赵括替代老将廉颇带兵,结果40万大军被秦军坑杀。三国时,诸葛亮被马谡的大言迷惑,把街亭要道交给马谡守护,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失败。唐朝时,唐将李元平经常大言自己军事谋略天下第一,被派往汝州平定叛乱,结果叛军李希烈略施小计便将其生擒,被后人笑为“大言不惭者终难践其言”的典型。??

大言之所以容易迷惑人,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大言好听,都是别人爱听的话,容易满足人的虚荣心;二是大言来劲,听上去长精神来情绪,特别是在其他人保持低调谨慎的情况下,大言显得信心足、气势壮;三是大言诱人,美好的预期抛出来,能实现更好,不能实现至少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这也很容易被机会主义者利用。

大言之下不都是韩信,大言之下也不都是安禄山,大言之下更多的是空谈误国的历史教训。遇到大言,不能只看好不好听、来不来劲、诱不诱人,更重要的是要认真评估可不可行、管不管用、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既不能因大言耽误大才,也不能因大言耽误大事。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2025-06-17,11243| 2025-06-16,11235| 2025-06-15,1123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