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枫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维修技工等为代表的“蓝领”职业逐渐受到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群体(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的青睐。他们从拒绝“标配人生”到拥抱“蓝领”新贵的心路历程,再到积极融入智能工具赋能而带来价值观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对技能型人才价值的重新认知。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Z世代群体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思考。
一、Z世代群体择业观变化的原因
第一,经济现实的考量。对于Z世代群体而言,相较于高昂的学费和不确定的就业前景,蓝领工作以其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和稳定的收入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间,许多行业受到冲击,而蓝领工作因其必需品属性和稳定的市场需求,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避风港。
第二,技能导向就业观的变化。Z世代群体成长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更加注重个人技能的培养与提升。蓝领职业往往需要掌握一系列实用技能,这些技能不仅能够为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回报,还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Z世代群体看来,掌握一门实用的技能,远比拥有一纸文凭更能保障未来的职业发展。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为Z世代群体自身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也为整个社会的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对多元职业路径的接纳。当“蓝领”这一传统上被视为体力劳动代名词的职业领域,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与机遇时,Z世代群体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以其独特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Z世代群体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他们深知,每一份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而“蓝领”职业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四,对传统职业观念的挑战。Z世代群体不再认为只有坐在办公室里才是成功的标志,而是更加看重工作的实际意义和个人的成长空间。在Z世代群体眼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白领工作,而是纷纷投身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蓝领岗位,这一趋势无疑是对传统职业观念的一次有力挑战。
二、Z世代群体择业观变化带来的效应
第一,打破了传统职业等级的固化思维。Z世代群体更加注重工作的自主性、灵活性与现实回报,不再一味追求“体面”的白领身份,而是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这种观念的变化,促使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到技术含量高、服务需求旺盛的一线岗位中去,为新兴行业注入活力。
第二,凸显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地位。随着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平台经济的发展,对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强的蓝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例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智能设备运维人员等新型蓝领岗位应运而生。这要求职业教育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强化产教融合,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第三,提供了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机遇。平台化、灵活化、个体化的就业模式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通过数字平台获得收入来源,实现了从“雇佣关系”向“合作关系”的转变。这种新型劳动关系虽带来一定挑战,但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第四,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Z世代群体对蓝领职业的热爱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三、 应有效解决Z世代群体择业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Z世代群体就业。如对吸纳Z世代群体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Z世代群体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服务。如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平台,定期举办招聘会、职业培训讲座等活动。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为Z世代群体创业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第二,要积极解决住房需求问题。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如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以满足Z世代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强对租房市场的监管,规范租房市场秩序,保障租房者的合法权益。如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或宿舍,减轻Z世代群体的住房负担。
第三,要切实加强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加强高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帮助Z世代群体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督促相关部门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咨询服务,如职业测评、心理咨询等,帮助Z世代群体解决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第四,要丰富Z世代群体业余文化生活。要切实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等文化场所,为Z世代青年群体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空间。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览、戏剧演出等,满足Z世代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环境,为Z世代群体提供有益的文化产品。
四、 Z世代群体择业观变化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Z世代群体择业观的变化,不管从“身份标签”到“价值实现”,还是从“生存手段”到“生活方式”的观念变化。这一趋势对个体、企业与社会均有启示。
第一,社会职业价值观的深层变革。在传统观念中,蓝领工作往往被视为体力劳动的代名词,是低技能、重复性强的职业象征。但随着Z世代群体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蓝领”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群体不再将职业简单地划分为高低贵贱,而是更关注工作的实际意义、成长空间以及与个人兴趣的契合度。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对职业选择的独立判断力,也折射出整个社会职业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第二,社会职业需重新定义“成功”。对于个体而言,Z世代的“蓝领热”意味着一种更加务实、多元的职业路径选择。Z世代群体愿意投身于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等传统意义上的蓝领行业,并通过不断提升技能、积累经验来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成为高级技工、无人机操作员,还是咖啡师、宠物美容师,这些岗位都承载着他们对职业成就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Z世代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希望职业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表达个性、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式。
第三,对企业而言,Z世代群体带来的职业观念转变要求企业在人才管理、组织文化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等级观念,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贡献,增强其归属感与认同感。此外,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蓝领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应积极引入数字化工具,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员工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第四,社会迈向技术人文主义时代。对于社会来说,Z世代群体对蓝领职业的重新认知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而技能型岗位却面临人才短缺。Z世代群体用实际行动推动了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重视,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Z世代群体掀起的“蓝领热”并非一时现象,而是职业观念演进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劳动的理解,也为个体成长、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唯有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多元选择,才能真正释放每一个劳动者的价值潜能,构建更加包容、高效、可持续的职业生态。 (作者单位: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