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PDF版阅读

仲淹光焰万丈长

♣ 李成猛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无论是“进”还是“退”,他都高扬人生理想的旗帜,正如他在《灵乌赋》里所写的那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然而,由于他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常常触怒“龙颜”、得罪佞臣,因此他宦海沉浮37年,进进退退,始终在朝廷和地方之间两相辗转。

天圣七年(1029年),在御史中丞晏殊举荐下,范仲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入朝为官,任秘阁校理。是年冬天,年轻的仁宗皇帝为了讨好把持朝政的刘太后,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母后祝寿,此事被范仲淹知悉,他坐不住了,于是上早朝时匍匐在金銮殿下,递上奏章,言明即使是皇帝尽孝,也是家务事,如率大臣们在殿前向皇太后祝寿,则有损皇帝的威严,刘太后看了之后,狠狠地瞪了范仲淹一眼,扭过脸去再也不理。可耿直的范仲淹还不识趣,他不管不顾,又冒死呈上《乞太后还政疏》,谏请独揽朝政的刘太后将权力归还给已满20岁的仁宗皇帝,让其正式亲政。此疏一上太后震怒,范仲淹明知多待无益,于是主动请求外放,岁末出任河中府通判,去地方历练去了。范仲淹第一次入朝为官因为多管“家事”,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便草草结束。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宋仁宗亲政,四月下诏令范仲淹回朝,任命他为右司谏,专管规谏朝政缺失及对百官任免提出意见的事务。

按说范仲淹这次又“居庙堂之高”,应该吸取上次的教训多唱赞歌才是。可为了国家,他从没把个人进退放在心上,压根儿没有想到降低自己的品位,这回,他又和宰相吕夷简干上了。

吕夷简官居相位,精通官场规则,当年刘太后掌权时,吕夷简百般讨好,屡受擢拔,刘太后尸骨未寒,他又口诛笔伐,转脸攻击刘太后,这种卑劣的行径和下作的手法很为宋仁宗的郭皇后所不齿,于是罢黜了吕夷简的相职。然而,吕夷简毕竟老谋深算,关系网在宫廷中织得绵密厚实,没多久,他便通过内侍阎文应重登相位。之后,他又和阎文应沆瀣一气,密谋废掉曾借仁宗之手免去自己相位的郭皇后,以泄私愤。恰巧这时年轻的宋仁宗正移情别恋,整天迷醉于杨美人、尚美人的温柔乡中,对郭皇后待理不理,加之吕夷简的摇唇鼓舌,百般蛊惑,于是决定降诏废后,并明令百官禁止参议此事。

当范仲淹洞察到废后的阴谋后,他决定联合御史台官孔道辅等人,径趋垂拱殿求见皇上一起发声。可是,殿门紧闭无人理睬,范仲淹手执金环叩击金扉,泣血质问:“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鉴之言?”仍是无人理会。于是他们商议,等第二天早朝时再当众与吕夷简论辩,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宫廷密谋早已酝酿成熟。次日漏院待朝时,谪贬范、孔等人的圣旨已下,并责令他们即刻离京。这回他又因多管“闲事”而左迁。

范仲淹先到睦州,接着又去苏州。三年后,范仲淹又被调回京师,获天章阁待制的荣衔,知开封府。这回着实是个大官。

繁华之都,京畿之地,范仲淹上任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偌大个盘根错节的京都治理得“肃然称治”,上下一片叫好。掌声之下,他清醒地洞悉到朝中还有一个不健康的“毒瘤”所在,这次他“鸣鼓而攻之”的对象仍是宿敌奸相吕夷简。

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范仲淹终于把吕夷简广开后门、结党营私的情况绘成了直观的“百官图”呈给仁宗,并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的狡诈奸佞,一时“范吕之战”火力全开。

这次,老奸巨猾的吕夷简搬出了仁宗皇帝,故意曲解范仲淹曾关心27岁的仁宗皇帝没有子嗣的话题为谤讥皇上,拿这来说事,触到皇上的痛处,难言之隐一旦被揭开,自尊心未免受损,于是,恼羞成怒的仁宗不问青红皂白,褫夺了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的荣衔,罢免了他开封知府之职,贬任饶州知州。范仲淹第三次赴京又因涉及皇家“私事”而败下阵来。

范仲淹这次离京情景甚是凄凉。饶州任上,挚友梅尧臣劝他拴住舌头,锁住嘴唇,他回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第四次能被重新起用缘于当时的形势。大宋内忧外患,如不来一个“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真是不行了。当此生死存亡之秋,谁能匡扶社稷、力挽狂澜呢?宋仁宗又想到了以前那个爱操心、忧国事、鸣不平,此时正在西北与西夏浴血奋战的55岁老臣范仲淹。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接到两次圣诏的范仲淹旋即回京,仁宗皇帝以最高规格隆重迎接,任命他为参知政事,让他条陈当前利弊不得顾避,激浊扬清切中肯綮,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身为大宋有作为的君主,仁宗的圣旨无疑正合少有雄心,素以救世济民、富国强兵为己任的范仲淹之意,于是他提出“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的政治改革宣言,上了刷新政治、根除时弊的改革方案——《条陈十事》。仁宗一见龙心大悦,喜上眉梢,随即以诏令形式颁布全国,这样,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开始了。

范仲淹不再像前三次那样束手束脚,这次他可真是“大鸣大放”、声动天下了。其实说白了,新政就是改革。改革即利益的再分配,难免不触及王公大臣、帝室贵胄的既得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坐以待毙,于是便和丢官丧势的失利者以及被他们以利启动的内侍们联起手来,大肆攻击新政。

众口铄金,仁宗皇帝满耳充塞贬损新政的声音开始坐不住了动摇了,最终收回成命,历时一年的“庆历新政”在内外联合势力的干预下,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凄凉地落下了帷幕。范仲淹这回又因为“政事”被罢免,调往邓州任知州。

“庆历新政”的失败,彻底结束了范仲淹的京官生涯,但他的“鸣”却仍未停止。

谪守巴陵郡的好友滕子京派人送来一幅洞庭山水画——《洞庭晚秋图》,并向他索求重修岳阳楼的述记,范仲淹终于像火山一样找到了喷发的突破口。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滚烫炽热的语句就像那奔腾的岩浆迸发而出,瞬间照亮了大宋灰蒙蒙的天空,也令后世高山仰止。

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实际上是他政治理念与文学成就的高度结合,是历经高峰波谷之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内心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不朽的丰碑,他“鸣”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真正是“希文思想在,光焰万丈长”!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