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娥
你们有过许多身份:民师、师范民师班,乡村教师是你们永恒的标签。在中国广大的教师队伍中你们是最卑微的一族,也是最高尚的一族。
并不是教师节才想起你们,而是你们太沉重,唯恐轻淡了你们的付出,轻淡了你们丰厚的岁月和燃烧的激情。
你们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青年,是新中国第一批农村知识分子,你们以无私、忠诚、坚守和信念撑起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春天。恢复高考后,为了充实知识提高学历加强农村师资力量,你们毫不犹豫地放弃其他类型的专业报考了师范院校。
在我的母校有一群这样的人,我的老师便是你们其中的一员。虽然你们经常一身灰褐色的土布衣服,但我仍然要用青春飞扬来形容你们。
记得初二的时候,学校分配回来三位师范教师,校长带着领导班子在校门口迎接,我们分列两旁观看,对新教师的期盼让我们新奇和激动。盼星星盼月亮,太阳压过西山的时候,从金色的光晕里走过来一个人,扛着一卷行李提着一个大大的帆布包,麻灰色的土布上衣好像在衣领处少了一粒纽扣,显得脖子特别长,蓝色斜纹的洋布长裤褶褶皱皱随便地裹着颀长的腿,一双半新不旧的网球鞋是他身上最洋气的装束。校长用睥睨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他,咋看咋像一个修桌子钉柜的小木匠。于是就揸着大门不让进:学校不需要小工,要找活到村子里去吧!
来人抬起头说:同志,我找校长。
我就是校长,找校长也还是没活。校长不屑地回答他。来人看了一下校长,伸出手从口袋里掏出介绍信递上去:我是来报到的。我们把目光一齐转向他,仔细审视还真是一表人才,一头浓密的头发自然卷曲,两只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凝目看向你的时候,仿佛有无限的温暖,水汪汪的瞳仁盛满了世界的美好。
他最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双球鞋是他赢得崇拜的资本,卷毛是他的外号,崔健儒是他的大名。那时学校的操场不大,也没有硬化,用两根木头支起的篮球排摇摇晃晃,实在经不起学生们小老虎一样的冲撞。崔老师与他三线军工厂的同学软磨硬泡硬是搞来了一副结结实实标标准准的篮球架,球场上闪电一样的跨步投篮,潇洒得让人眼花缭乱。男同学说:卷毛的球技比课堂精彩!女同学说:崔老师的古诗词赏析也很让人陶醉,并且他还可以临时兴起,吟诵自己的大作。拿他的话说,就是在给我们铺设从大地通往天空的路。
那时的校园很小,我们的思绪常常被一朵云带向很远的地方。操场后面一排是教师宿舍,集办公做饭睡觉为一室,拥挤而杂乱。崔老师住室排在中间,门前有个小花坛,里面栽种各种花草,走廊两边是对称的两棵垂柳,碧玉妆成,绿丝绦绦,是学校绝佳的一处风景,高年级的毕业照和教师合影照片都是在那里拍摄的。照相是那个时代最浪漫也是最奢侈的事情,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一张毕业照就是最珍贵的纪念,趁着蓝天白云桃红柳绿摄下青春的剪影终身难忘。
卷毛有一架照相机,是海鸥牌的。班里男生最先发现了这个秘密。崔老师说这是他与兴州厂同学打赢了一场球赛换来的,是他最豪气的战利品,一脸的得意仿佛赢了整个世界。
崔老师的人气又一次爆棚。无论是短暂的课间还是宝贵的周末,他的身后都有一群学生兵。在碧水静流的沙河之畔,在逶迤连绵的伏牛山麓,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脚步,校园里的每一次活动,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都会被收进岁月的镜头,待转身,那一抹灿烂挂在时光的深处,温暖着来时的路。
其实,崔老师和他的同伴们一样,并没有很高的收入,一个月五六十块钱的工资并不能温饱一家人的幸福。诗和远方,浪漫和情怀,责任和担当,初心和使命,有时真的和金钱无关。
不修边幅的崔老师脖子上经常挂着相机,少得可怜的工资不但要搭进高消费的胶卷,还要时不时接济一下困难的学生,捉襟见肘的日子并没有颓废他对工作的热情。升入初三时,有人说崔老师要调走了,商调函都发来了,是县人民法院。小小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那些曾经喊过“卷毛”的男生也是眼睛红红地保证:以后再也不捣乱了。崔老师把信函藏在背后心疼地说,没有的事,我还舍不得你们呢,教学是我终生的事业。
这一夜,崔老师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三个从师范分配来的同学就着青萝卜丝喝了两瓶老白干。他们曾经对文教办党组织有过承诺,对自己的青春有过承诺,要在这落后的乡村学校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了自己坚定的选择和不朽的承诺,他哭了,哭得风起苍岚,月落晨曦。
这一年我们的成绩特别好,一个小小的乡村中学也就一百多个学生,师范和高中一下子考上了30多个,这可引起了周边群众的轰动,纷纷往这里转学生,母校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毕业合影是崔老师照的,三脚架支在操场,放稳相机,“一、二、三。”崔老师按下快门,学生高呼:崔老师过来!瞬间的永恒定格了青春的美好和师恩的温馨。
一代中国农村师范的精英,一段美好岁月的沉淀。扎根山区,一生清贫,是你们托起了农村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的你们有许多机会可以离开这里,也许有一种牺牲会被人贬低,有一种奉献会被人抹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想,生命存在的最大意义应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
你们是我生命中的好老师,好老师也许有许多定义,你们的真实淳朴以及坚守乡村教育的初心、传道授业的忠诚始终鼓舞着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守护使我回到了母校,乡村教师是我和你一样的身份和荣耀。
用彩虹染过的青春永远释放梦想的光芒,我们都是不同时代的筑梦人,当我走上讲台,你们是我面前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