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协同发力让民资敢投会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其他民间投资增长5.1%。尽管受到房地产投资拖累,其他领域的民间投资仍然实现了一定增长。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仍需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夯实经济回升基础。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投资对稳增长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其中,民间投资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协同发力,有利于进一步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去年“两重”建设启动以来,从资金补充到效率提升,从技术突破到民生配套,民间投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今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可以预见,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两重”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一些领域还将更大程度向民间投资开放。伴随相关项目的陆续落地,稳增长将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方面分别增长6.7%和9.5%。民间资本的深度参与,填补了资金缺口,带来了市场活力,提高了创新效率。一方面,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短板,也给相关领域上下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从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到老旧小区改造逐步落地,相关投资既聚焦当期需求,又通过产业链传导效应,撬动上下游企业的订单与就业,最终转化为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民间投资的活跃程度,直接反映相关经营主体对未来的信心。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成为民间投资的“主战场”。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民间资本表现尤为活跃。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间资本正敏锐捕捉新发展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还要继续破解“不敢投”“往哪投”“怎么投”的问题。现实中,一些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又面临传统行业增长空间有限、新兴行业投资方向不明的困境;一些领域还存在隐性投资壁垒。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真正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让民间资本“进得去、投得起、退得出”,通过精准的政策引导,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民生等重大工程建设和补短板领域;另一方面,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长远看,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还要多用创新性思路、市场化办法、改革性举措,将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措施落实落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

金观平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