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守护我们的专注力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扰?想读书却静不下心来,翻几页书视线就忍不住瞟向一旁的手机;提笔想写点什么,脑海里刚冒出零星想法,就下意识点开对话框向人工智能索要答案;有时候,甚至连一部电影都要以倍速看完……数字时代,海量资源唾手可得,但“读不进、看不下、沉不住”成了不少人的常态。当下,越来越多人困扰于专注力的减弱、深度学习能力的退化。在碎片化的浪潮里,我们该如何守护专注力、思考力?

找回专注力,当从改变心态做起,卸下功利的枷锁,静待花开。追求高效率本身并无不妥,一些实用性技巧也确实可以快速掌握。但若过度追求快节奏,便容易形成对“深度”的挤压。只有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追问“这有什么用”,不再把每一项投入都视作必须即时兑现的投资,才能沉浸于过程本身,从容思考。

那些在专注中度过的时光,从来都不是无意义的消耗。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阅读如此,一切深度的学习皆是如此。成长从来不是速成的结果。那些在专注中积累的思考、养成的习惯、慢慢打磨出的从容与豁达,都是时间的馈赠。

除此之外,重拾好奇心,也是唤醒专注力的重要方式。好奇心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一旦被触发,就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疑问、激发兴趣、探求原因、深究结果……古往今来,正是纯粹的好奇,让我们跨越未知、走向更大的世界。何不主动为自己创造这样的“触发时刻”?当你真正想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专注力自然也就随之形成——那不是靠自律维持的状态,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沉浸。

如果说碎片化的消遣是快餐,刺激味蕾,也能果腹;那么专注的学习和创造,则更像一碗粗粮,初尝或许有些粗粝,但慢慢咀嚼,就会咂摸出谷物的香甜,更有益于健康。用耐心替换浮躁,让坚持成为日常,当专注成为习惯,那些心无旁骛的时刻、沉浸其中的“心流”,自然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今天,数字技术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海量文化资源编织进我们的日常。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过好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从解决注意力“失焦”的问题,到培养信息甄别与批判思考的能力,再到保持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努力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我们才能更好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让每一次的文化接触都成为深入心灵的滋养,成为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力量。 张佳莹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