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玉成
汉武帝时,年仅18岁的霍去病北击匈奴,一战成名,再战封侯,三战已经成了骠骑将军。汉武帝喜欢得不得了,专门在京城给他修建了一座宅第,没想到霍去病当即谢绝,并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年纪轻轻就胸怀天下,先国后家了。
唐中期名将李晟虽然没有霍去病名气大,但对于大唐,也有再造之功。当时,朱泚反叛,京城沦陷,唐德宗和他曾祖父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一样,仓促出奔。一年后,李晟击败朱泚,迎接德宗还朝。德宗激动得泪流满面,说:“天生李晟,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啊!”京城沦陷时,曾有人把李晟家上百口人滞留京城没来得及转移的消息报告给李晟,李晟含泪说:“天子何在,敢言家乎!”已不再顾虑自己的家事了。为拉拢李晟,朱泚派李晟的一个亲戚给李晟送信说:“家人安好,放心。”李晟怒斥亲戚:“你竟敢替反贼送信。”立即杀掉了那个亲戚,斩断了朱泚的妄想,也将自己的百口之家置于危险境地。
李怀光是唐德宗时的另一个叛将。李怀光的儿子李璀察觉到自己父亲有反叛迹象后,悄悄报告德宗:“我父亲可能要辜负陛下,请陛下早做防备。”德宗大吃一惊说:“你是你父亲的儿子,怎么会告发你父亲呢?”李璀流泪道:“我父亲并非不爱我,我也并非不爱我父亲,但目前陛下无法诛除我父亲,我父亲却可能危及陛下,我作为臣子不能不说啊。”把亲情与国家安危区分得清清楚楚。
后来,李怀光果然反叛;再后来,李怀光兵败自杀。李璀得知父亲自杀的消息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跟随父亲自杀身亡了!李璀对父亲的反叛其实没有任何关联,反而因劝阻并告发父亲反叛有功。李璀是用对父亲的背叛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又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回报父亲的生养之恩,虽然是个悲剧,但在两难之中,这也是能够做到忠孝两全的无奈选择了。
从霍去病不灭匈奴不成家,到李晟剿灭叛军不顾家,再到李璀以自己的生命报国尽孝,古往今来,无数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庙堂之上的和江湖之远的志士仁人,紧要关头以各自的方式报效国家,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如今,爱国主义早已被赋予了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但处理好小家与大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歌曲《国家》说得好:“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何时何地,爱国主义都是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