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此词以兰芽初生的细腻意象开篇,勾勒出早春生机盎然的画面。嫩芽短小,溪水浸润,展现生命的萌动与自然的清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以反问句的形式,打破上阕的宁静画面,诗人巧妙利用清泉寺“溪水西流”的特殊地理现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此时苏轼身处人生最低谷,政治理想破灭,生活困顿,但精神却完成了重要蜕变。该词是他在患病初愈后,与友人同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词中描绘的“溪水西流”自然奇观成为全词哲理升华的关键契机——在传统“江水东流”象征时光不可逆的文化语境下,西流的溪水让苏轼悟出“人生可再少”的生命真谛,淋漓尽致地展现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老当益壮、奋勇向前、永不止步的精神风貌。“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更是词人内心不服输、不服老的有力宣告,满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执着追求,体现苏轼超脱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情。
透过文字的棱镜,我们既能看到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密码,也能照见自己内心的万千气象。当我们从“休将白发唱黄鸡”中获得面对困境的韧性,诗词就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华丽转身。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结晶,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汲取营养,绽放照亮世界的精神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