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GC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的产业格局。郑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和中部省会城市,拥有政策大力支持、算力基础良好、产业规模庞大、优质企业集聚、市场需求巨大等AIGC产业发展优势,但也面临政策支持体系不够精准、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人才支撑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建设有待加强、市场拓展能力相对不足等现实挑战。郑州打造全国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构筑技术领先、企业集聚、应用丰富、生态完备的AIGC产业高地,使郑州在全国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完善政策保障,织密AIGC产业扶持“政策网”
郑州打造全国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要完善政策体系,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一是制定精准政策。制定不同行业差异化政策条款,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铝加工等主导产业以及微短剧产业、文旅文创产业等实行“一产一策”。对已上线AIGC模型和入选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和创新应用名单的示范项目给予适当补贴。对种子期、成长期、独角兽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制定精准化培育政策,实行梯度培育。二是加强政策落实。把基础研究投入放在政策优先序最前端,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从事AIGC产品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机构提供资金扶持。成立跨部门AIGC产业发展专班,建立“月调度、季考核”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在“郑好融”平台新建“AIGC政策兑现专区”,实现算力券、场景券、数据券在线申领、自动核验、一键兑付。三是保持政策稳定。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适时优化和完善政策,保证AIGC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实行“容错+沙盒”双机制,建立容错清单,对AIGC产品在数据跨境、内容生成、算法备案等环节实行首违不罚、轻违不罚;设立AIGC合规沙盒,企业可在真实环境中测试创新应用,规定期限内非消费者投诉不处罚。建立健全AIGC内容生成伦理指南、算法安全评估机制、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完善政策监督,统筹推进技术监管与内容治理。
二、提高创新能力,筑牢AIGC产业发展“硬支撑”
郑州要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全链条、高密度、开放式创新矩阵,使AIGC产业“既叫好,更叫座”。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研发。依托中原算力谷、图灵小镇等产业地标,支持科研院所聚焦通用大模型架构、多模态融合、AI编译器等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打造超大规模通用大模型训练与开源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中原AIGC基础科学中心、AIGC联合创新实验室,支持数字内容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完善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升级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中心,加快建设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中原算力谷等重大项目,打造具有数据、算力和算法综合供给能力的高能级新型算力中心,提高算力供给和调度能力。打造黄河文化数字创新中心、AIGC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场景招商、平台招商、产业裂变等方式集聚AIGC产业项目。打造聚焦垂类模型应用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生态圈。建立中原人形机器人联盟、AIGC微短剧联盟等AIGC产业联盟,打造协同联动的AIGC产业创新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三是开发具体应用场景。开发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6大主导产业应用场景,推动工业领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运用AICG技术赋能商都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郑州文化建设,创新“AIGC+”文字、图片、视频、虚拟人等数字内容“生成”,实现数字内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领域,开发各类城市智能体,带动相关AIGC产业发展,推动郑州智能体城市建设。
三、加强人才引育,打造AIGC人才汇聚“强磁场”
郑州要广揽人才,打好留才“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人才优势。一是招引高端人才。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实行“一人一策”,加大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子女教育等优惠力度,靶向引进高层次AIGC创新人才或团队。创新长短期聘用、联合研发、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技术引进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候鸟型”专家、“飞地型”团队,建立“候鸟”专家人才信息库,构建中原AIGC“飞地”人才链,大力引用关键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驿站,实行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专家制度,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二是优化人才结构。着力紧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新增“AIGC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完善AIGC课程体系,实行本硕博一体化招生,优化分层培养学科体系,培养AIGC产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实施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顶级AIGC专业人才招募计划,培育和汇聚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青年科技人才,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技能人才的人才头雁发展格局。针对高端、中端、技能等不同层级的人才,实施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分层评价机制,评价等级与相关奖励挂钩,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三是留住本地人才。加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改善科研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优化科研生态。完善人才绩效考核,建立本地人才年金制度,如政府按个人年薪5%缴费,企业同步配比5%,贡献越大、年金越高。打造数字留才平台,建立郑州本地人才“人才码”,打通政务、社保与人才数据接口,及时精准推送信息及优惠政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四、强化产业协同,构建AIGC产业生态“全链条”
郑州要建立协同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AIGC产业协同生态圈,建成全国AIGC产业枢纽。一是完善产业链。补齐上游原创链,加强算力层AI芯片、GPU、人工智算等发展,为中下游企业提供性能高、稳定性强的核心部件。做强中游平台链,强化算法层大模型研发、数据服务等,为上下游企业、创业者提供大模型全栈能力和优质的算法服务。壮大下游规模链,创新应用层“AIGC+”文字、娱乐、图片、视频、虚拟人等应用场景,从而集聚AIGC全生命周期产业,提高全产业链衍生力。二是建立协同机制。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等多链协同的创新体系,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共同推动AIGC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吸引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实现资源和技术互联互通,形成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内容创作者、终端用户互利共赢的高效能产业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生态。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作用,设立“郑州市AIGC生态CEO”、建立产业协同体、共建“共治实验室”,营造政、产、学研三维共治的协同生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营升级,提高数据资源质量,强化算法大模型研发,推动算力、数据、算法三要素协同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建设,引导企业面向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开源项目,创建AIGC领域自主可控开源社区,构建开源开放生态。
五、加大市场拓展,激活AIGC市场活力“新引擎”
郑州要把海量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市场效益,使AIGC产业既有产量,又有声量,更有流量。一是挖掘市场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微短剧、智能制造等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群体对于AIGC技术的具体需求和痛点,建立AIGC产业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合作,举办AIGC技术应用研讨会、推介会等,促进供需双方交流,挖掘潜在需求。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和跟踪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及时抢占市场先机。二是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提高场景开发能力,加强AIGC潜在场景开发,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强化AIGC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GC产业品牌。三是加强市场推广。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发挥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效应,制定个性化推广策略,提升市场推广效果。举办国际国内AIGC产业展会、论坛峰会、竞赛等大型活动和算力招商对接会、应用场景对接会、产品推介会等商业活动,促进AIGC产品的营销推广。围绕商都历史、黄河文化、少林功夫等打造虚拟品牌IP,建立郑州AIGC品牌标识,通过郑州AIGC云上展厅、郑州AIGC直播带景等方式扩大虚拟IP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