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倩 文/图)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升级的浪潮中,儿童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与体验感正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11日,记者了解到,郑州公交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契机,聚焦“一米高度看城市”的核心视角,将206路公交线路打造成集安全保障、服务创新、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儿童友好示范线路。
郑州公交206路从国际会展中心和火车站南港湾双向对发,单程13公里的行程中,密集途经电力机械厂幼儿园、管城外国语小学、郑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等9所学校,每日承担着大量学生群体的上下学通勤任务,是名副其实的“校园连接线” 。
结合学生出行的时间规律,206路在运营调度上实行差异化管理:早晚高峰发车间隔压缩至6分钟一班,平峰时段保持8至10分钟一班,首班车6:00准时发车、末班车21:00延时收班,既保障了学龄儿童的早间上学需求,也兼顾了课后托管、兴趣班等延时出行场景。
郑州公交206路以“硬件设施适童化”为突破口,从儿童的生理特征与行为习惯出发,对车厢空间进行全方位改造,将“儿童友好”从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体验。线路通过合理规划增设更多座位,且所有新增座位均围绕儿童需求设计:高度贴合儿童身高,无须踮脚或借力即可轻松落座;坐垫选用柔软亲肤材质,即使长时间乘坐也能保持舒适,让孩子们坐得安稳又放松。
如果说硬件升级是儿童友好的“骨架”,那么服务品质的提升便是其“灵魂”。郑州公交206路突破传统公交的服务边界,通过服务理念革新与服务场景延伸,构建起全方位的适童服务体系。线路精选责任心强、驾驶技能精湛的驾驶员组建服务团队,专门开展儿童心理学、应急处置、沟通技巧等专项培训。车长们主动学习用儿童易懂的语言交流,在上下车时主动提醒孩子们注意台阶,在人多时引导乘客为儿童让座,用细节关怀传递温暖。这种“俯下身倾听、蹲下来交流”的服务姿态,让孩子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
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郑州公交206路的探索意义愈发凸显。它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更安全、舒适的出行选择,更树立了公共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传递人文关怀的典范。未来,这种“硬件+服务+文化”的三维升级模式,有望在更多公交线路复制推广,让“一米高度”的需求被看见、被满足,让公共交通真正成为承载城市温度、滋养文明成长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