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PDF版阅读

《桃花坞》:历史烽火映照下的家国长歌

♣ 单文怡

《桃花坞》是王尧教授继《民谣》之后的又一力作,和《民谣》回忆童年往事,具有浓郁的自叙传性质不同,《桃花坞》的叙事触角伸向更为久远的20世纪上半叶,以抗日战争为主轴,前后勾连起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两个时间点,着力书写苏州桃花坞大街方、黄两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动荡战争年代的遭际命运和生存选择,并借此勾勒出三代人的心灵图谱。

《桃花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具有历史“在场感”的虚构性文本。它按照严格的时间次序,从“七七事变”的爆发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双十协定”的撕毁到闻一多之死,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组成小说的骨架,有关人物日常生活的琐碎则成为填充骨架的丰满血肉。不同事件的发生,人与人之间遭际命运,形成独特的历史纵深感。当一个个虚构的人物走入真实历史的现场,与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等当时知名的文化人物接触交流,小说和历史之间的虚构、真实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便被打破了,读者和书本内容的信任便建立起来了。

抗战文学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谱系里绕不开的题材,从20世纪40年代老舍的《四世同堂》,到近几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等,或从家族史的角度入手,反映各阶层普通民众的痛苦和挣扎,或从“悬疑”“谍战”等类型小说的笔法切入,展现革命者的牺牲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桃花坞》的独特点在于立足苏州桃花坞大街,一方面描绘了中国江南地区三代“知识分子”群像图,另一方面赓续了战争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每一个作者都有相应的精神原乡,一如西安之于贾平凹,南京之于叶兆言……王尧的《桃花坞》立足苏州大地,从苏州出发,到昆明、哈尔滨、北平,所聚焦的不仅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更是以中国一代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精神成长史。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