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娟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不断完善和提质过程中,很多模式得到引进和应用,现代学徒制便是其中之一。其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下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支撑学生“做中学”,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河南探索和推行了“三阶四维”育人模式,将“学徒的全面成长”置于核心位置,助力学生获得更好发展,为成长为有潜力、有能动性的未来工匠打下基础。以下对“三阶四维”育人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探索实践路径,以期为该模式发挥更大效能提供支持。
河南特色现代学徒制“三阶四维”育人模式内涵分析
“三阶递进”是河南特色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亮点”,可让学生得到量身定制和贯穿全过程的培养,使他们从“初学者”逐步成长为“熟练者”。具体来看,“三阶递进”可指导育人过程划分为三个相互衔接、层层深化的阶段。第一阶为“识岗和塑基”,核心目标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认知;第二阶为“跟岗与强技”。学生建立初步认知后,要学习更为具体的“怎么做”,而“跟岗”便是让学生保持与“岗位”的距离,可先观看师傅操作,然后在师傅指导下逐步熟悉操作技能,随着学生操作熟练度提升,则能逐步“独立”操作,将技能转化为肌肉记忆;第三阶为“顶岗和创效”,当学生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后,则能向独自顶岗进发,而此时学生不仅要“做得到”,还要实现“做得优”,目的是创造实际价值。
“四维融合”是在“三阶递进”基础上实施的支撑类举措,以确保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正确支持和引导。第一维是身份融合,要求学生完成从入校“学生”到企业实践“学徒”,再到承担具体任务“准员工”最终成长为合格“员工”,其中每个身份对应不同权利、责任、成长预期等,当学生经历身份转化后,有助于学生清晰了解自身成长轨迹,增强自我驱动力;第二维是教育内容融合,包括课程体系、岗位任务、职业技能等实现深度融合,这样可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构建逻辑,转而以企业真实岗位任务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充分对应具体工作过程;第三维是教师融合,主要是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实现融合,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授课、共同考核评价等,让学生同时接受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第四维是评价融合,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企业评价等可分别反映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其融合可全面评价学生,为各个育人主体调整育人策略提供依据。
河南特色现代学徒制“三阶四维”育人模式实践路径构建
现代学徒制“三阶四维”育人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校企协同机制的支持。河南职业学校应明确校企“双主体”职责,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如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协同委员会”,确保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可融入课程之中,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得到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双重指导,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切实对接。河南政府应引领“政行企校”四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并明确各主体分工。如政府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行业发布人才标准与岗位规范、企业提供实践岗位、学校负责教学管理与理论传授等,进而深化校企合作程度,为学生成长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基础。
在“三阶递进”指导下,河南职业学校应对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深入剖析,并使其环环相扣、逐级深化。按照上文对“三阶递进”的阐述,将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接“识岗与塑基”,以在校学习为主,也能加入企业参观环节,让学生初步建立岗位认知,为后续更有方向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对接“跟岗与强技”, 将“工学交替”作为主要开展模式,具体实施时,先让学生在师傅指导下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然后进入“做中学”状态,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从生手到熟练者的过渡;第三阶段对接“顶岗和创效”,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企业环境并承担真实岗位职责,其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所获取经验等解决复杂问题,并且需要接受企业的绩效考核,推动其从技能学习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
为确保“三阶”路径有效实施,需在横向上实现“四维”深度融合与联动。首先,身份维度融合贯穿学徒成长始终,这离不开相关制度设计,比如学校和企业应设计明确的身份转化与升级制度,当学生达到某标准后可获取新身份,这样可引导学生将“身份”与“能力”挂钩,在“能力”提升中自觉转化“身份”,为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目标打下基础。其次,内容融合确保“所学即所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彻底打破学科限制,将企业真实岗位任务作为重构依据,如围绕“设备维护”“前端开发”等具体岗位任务,整合所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进而开发出模块化教学项目,确保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高度匹配。再次,导师融合要夯实培训和互聘制度。学校内部应设置专项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理论指导能力,同时要制定委派计划,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派出教师前往企业实习锻炼,提升他们的实践指导能力。企业也要主动派出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育人方案制定、实施、评价等工作,一方面了解学校教育情况,为制定更合理的实习顶岗计划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学校革新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最后,评价融合要将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作为重点。构建由学校、企业、行业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并引入企业标准,如产品合格率、客户满意度等衡量学徒成果,实现评价结果对教学与学习的双向反馈与改进。
“三阶四维”育人模式具有深刻内涵,不仅能为职业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论,还能推动职业教育回归于“人”,指导教育举措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进行规划和实施。本文尝试构建“三阶四维”育人模式实践路径,旨在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与适应性,使毕业生不仅能“上岗”,更能“顶岗”和 “创效”,为获得企业与行业广泛认可打下基础。
(作者系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