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绍梅
学习领会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学习《建议》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
《建议》鲜明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这一重大论断,指明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
夯实基础,就要更加关注对发展和安全具有基础性影响的事,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使发展根基更稳、韧性更强。
全面发力,就要锚定目标,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协同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关键时期,“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可从“时间坐标—改革坐标—全球坐标”三条轴线,完整把握其“承前启后”的枢纽意义。从时间坐标看,这是打通“两步走”战略的关键“中继站”。“十五五”时期同时承担着“国内转型换挡、改革任务收官、全球规则对接”三大历史功能,是连接“第一个百年”改革成果与“第二个百年”复兴宏图不可替代的枢纽工程,其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由此确立。
准确理解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本次会议《公报》和《建议》多次提及了“人”的关键性,比如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对“人”的强调可以看出,未来要出台的“十五五”纲要要把“人”置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质上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升华光大,让“人民至上”的治理信条融入理论与实践。
准确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绝非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立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共同富裕成为时代命题的三重背景。
“十五五”时期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在于守正,坚守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本质、制度优势与理论逻辑。关键在于创新。从创新维度看,它以新质生产力、强国建设、国内大循环、安全发展为核心,丰富了经济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准确理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实行片区化发展,能发挥重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功能,促进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