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PDF版阅读

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

李敏

家校共育作为整合教育资源、凝聚教育合力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助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家校共育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为例,以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家校共育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

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家校共育视域下,能有效整合双方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将家庭的情感支持与学校的专业指导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有助于进行及时干预,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在家校共育视域下,通过家校双方的密切沟通,能促使双方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变化等,这种双向的信息传递使得双方能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有助于优化心理调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家校共育视域下,家庭可依托其亲密关系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理解与温暖,帮助学生缓解并释放其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则可凭借其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以及团体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有效提升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二者协同共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应对挫折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而且还能更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促进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需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首要任务,对院校内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梳理与重构。

其一,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涵盖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例如,常见的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以及相关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同时,适当增加与家庭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家庭关系的处理技巧等,进而设计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会在学校以及家庭环境中更好地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明晰家校共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引擎”,着力以“师专心悦工坊”公众号为核心,推出家校共育专栏,并在其中发布“培养心理韧性: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家校同心,守护健康——助力学生心理成长”等相关文章,为家长提供适配高职院校学生当前状态的心理指导素材,以此为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除了传统的理论性讲授,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或心理讲座等互动性较强的课程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家长与学生的参与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家校共育视域下,打造“学生课堂、教师讲堂、家长学堂、成长殿堂”四阵地,着力形成“室内+户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以及“课上+课下”等课程形式,以此构建起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矩阵体系。其中,在家校共育视域下,学生课堂主要分思政、知识、技能和职业4个模块实现室内户外结合;家长学堂主要以学校心悦工坊家长课堂、心理微课、家校共育专栏以及心理名师工作室名师讲堂等形式为载体,实现校内校外结合,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起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在强化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认知的同时,间接地提醒并引导学生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心理健康教师在后续的课程中可根据家长学堂的学习实效,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交流群,以方便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此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家校共育保障机制

为了深化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效,高职院校需建立健全家校共育保障机制,助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模式向协同化方向转变。

其一,健全政策与资源保障机制。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号召,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文件中应明晰家校双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责任以及义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以《河南省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为指引,重视家校共育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以此推动家校共育责任的落实。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资源投入,重点包括资金、设备等方面,确保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充足的资源保障。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心理健康师资培训、教育教学以及教学互动,并且配套完善信息技术设施,着力为家校共育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支撑与物质基础。

其二,健全组织架构保障机制。为助推家校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需着力构建由校领导统筹、各二级学院以及校团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在家校共育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分工。其中,高职院校校领导重点制定家校共育视域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工作计划,为家校共育提供有效指导;各二级学院主要落实各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团委等部门则通过策划并组织各类活动,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同时,在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还需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通过举办家校沟通会议,邀请院校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确保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工作的规范化与常态化,进而为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有效赋能。

(三)加强家校共育队伍培育

加强家校共育队伍的培育是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一,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在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可通过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学者开展讲座或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在家校共育方面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家长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河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豫北片区专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研讨会;并且,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召开心理案例督导会议,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心理科专家等,为校内教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以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通过召开课程教学工作暨集体备课会以及心理健康公开课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此为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其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开展教育培训。在家校共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可积极吸纳具有心理学背景的家长进入高职院校家校共育队伍。其中,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着力开展家长课堂30期,并且聘请了20名家长导师,为家校共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线上课程或线下活动等,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其中,线上课程可打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等专业课程;线下活动则通过举办亲子沟通工作坊等方式,切实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应对以及共育能力,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经贸学院副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家校共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SJGLX0856。)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