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建龙 汪永森 文/图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来自鹅坡武校的王少龙与同学们一起奏响了气势磅礴的鼓乐,以一场精彩的表演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五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厌学、迷茫的“问题少年”。
“如果没有来鹅坡,我可能还在浑浑噩噩地浪费青春。”王少龙的心中装着两个沉甸甸的梦想:考上大学,投身军营。这条蜕变之路,始于一次“被迫”的选择,成于日复一日的淬炼。
叛逆少年开启功夫磨砺
2020年,12岁的王少龙还是家人眼中的“难题”:沉迷游戏、厌学、体重超标。无奈之下,父母将他送入了以严格著称的鹅坡武校,希望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他能锻炼身体、明晓事理,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标。
“当时觉得,这就是‘折磨’。”清晨五点半的哨声、雷打不动的晨练、一板一眼的马步,还有绝不容讨价还价的文武双修课程……初来乍到的一切都让他无所适从,他带着抵触情绪,觉得训练太累、规矩太多,文化课也提不起兴趣。
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训练日。在枯燥的扎马步训练中,王少龙偷偷屈膝卸力。这个小心思,没能逃过教练的眼睛,然而预想中的斥责并未到来。教练只是默默走到他身边,调整好他的姿势,然后与他并肩一同扎下了标准的马步。
“下盘稳了,后续的招式才有支撑。”教练的声音平静而有力,看似严苛的规矩和枯燥的训练,磨的既是筋骨更是心性,而这正是成才路上必不可少的,“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再高的楼也站不住。习武如此,做人亦然。”
蜕变唤醒对梦想的追求
汗水顺着脸颊滑落,膝盖的酸痛如针刺般清晰,王少龙的心中涌起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踏实感。“那一刻我明白了,教练磨的不是我的筋骨,是我的心性。”从那以后,无论是训练还是文化课,他再未偷过懒。
坚持,让量变引发了质变。王少龙的文化课成绩稳步提升,肥胖的体型也变得精干挺拔。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这个曾经的“问题学生”,因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领导力,还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
角色的转变,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以身作则”四个字的分量。他学会了更好地与人沟通、协调事务,对“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次又一次进步带来了蜕变,让人很难想象这个即将冲刺大学与军营梦想的学生,五年前还是个让家人头疼的厌学少年。
曾经的叛逆少年被“唤醒”了内心对青春梦想的追求!王少龙意识到,在鹅坡武校日复一日的坚持,磨砺的不只是强健的体魄和知识,更是一颗坚韧、感恩的心,他说:“这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在全运会奏响青春鼓乐
2025年,王少龙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淬炼——入选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阵容。三个月的暑期排练,是对意志的极限考验。他们需要顶着三四十摄氏度的酷暑,将每一个鼓点、每一次挥臂练到毫厘不差。
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胳膊累到抬不起来。“有好几次,我真的想放弃了。”王少龙说,“但看到身边汗流浃背却依然坚持的同学们,想到自己还是班长,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做这个‘领头羊’!”
在万众瞩目的全运会舞台上,当王少龙和同学奏响气势磅礴的鼓乐时,所有的汗水与坚持都在那一刻化为了成长的勋章。他不仅理解了“责任”与“担当”,更找到了清晰的人生目标:学好本领,报效国家。
谈及未来,王少龙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从迷茫少年到全运鼓手,他的蜕变是武校“以武强筋骨,以文化人心”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个青春都被赋予了向上的力量,得以在磨砺中破茧,在坚守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