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士智
因工作关系,要对境内非遗项目做普查,自然地,纺棉织布技艺来到我们身边。
纺棉织布技艺的传承人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依据生活经验,这个中年妇女只可能听过织布,或者见过织布,不可能织过布。会织布的是中年妇女的婆婆,快80岁了,身体还硬朗,老人家坐在破旧的织机上拉箅子,“哐啷哐啷”,很有些感觉。老人家从织机上下来,中年妇女坐上去,穿梭子拉箅子,“哐啷”半个多小时,竟织出差不多一寸布。按婆婆的说法,她老了,动弹不了了,这纺线织布的技艺却不能丢掉,儿媳妇得传下去。
婆婆媳妇操作织布的情景,把我带回儿时回忆。
我们家也有纺线车,有织布机,母亲去世后,一直搁在农村家中的后院,每年沐浴岁月的烟尘,到今日已毫无风采可言。
织布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劳动。先给棉花脱粒,再滚捻子,纺锭子,倒成桄子,绕穗子,接下来拉经线。这些程序是纺棉,做完后才能织布。
织布没有专门时间,得靠挤时间。织布是女人们的活儿。在我们家,这个活儿由母亲承担。早晨上工前织几下,中午下工后织几下,晚上吃罢饭喂完猪羊,要一直织到夜里一两点。赶在封冻前必须下架,我们过冬的衣服才能有着落。我小学毕业以前,一年当中,除去冬日冻得伸不出手、织机上的布冻硬的一个月,母亲几乎每天都要织布。
刚下架的布硬,要折叠起来蘸上水拿棒槌锤柔软、晒干,才能缝衣服。若是平常衣服,直接裁剪就行,要想穿红、绿、黄、蓝等颜色的衣服,得到县城印染店染,染好再裁。
社会进步总是在悄无声息之间发生。进步的标志是不让人们再为穿衣费力发愁。化纤织品出现了。
化纤衣服确实好。首先轻薄,穿在身上轻,感觉像没有穿衣一样。其次花色繁多,你想穿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再次价格不是太贵,在逐渐好起来的生活中,手心攥紧一点,一套衣服即可披在身上。
棉花纺出的布,老辈人叫“织的布”,从称呼上表明是布。化纤衣服不叫布,叫“料子”。衣食住行,朋友们见面,不管吃喝,首先要问“你的衣服是什么料子”。尤其是女性,会手捏着你的衣服摸一会儿,最后说,这料子好。男人向女人学习,摸对方衣服,摸不过瘾还要过来试穿一下,给出一句“这料子高级”的评价。
一个“料子”的时代来临了。年轻人以穿一身料子作为“跟得上人”的标准。姑娘嫁人,男方置办的服装,从里到外,从头到脚,要求全部是料子,是高级料子。这个时候,如果谁家还在穿织布衣服,不用邻居笑话,自己就觉得矮人一截。城里门市部,长长的木柜台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料子一卷一卷整齐摆放。什么的确良啊、毛哔叽啊,什么涤纶啊、巴拿马啊,直晃你的眼,就算你的定力达到八成,照样会禁不住诱惑被掏空口袋。
我穿料子时已是青年。上世纪80年代末我考上师范,作为家里第一个吃皇粮的人,家里为我置办了一套巴拿马西装,一件的确良衬衣。和同龄人相比,应当是穿料子早的。猜想,如果没有考上师范,我穿料子至少得推迟15年。15年以后结婚,那必须得穿料子,否则一切无从说起。师范三年级在一个小学实习,我们家访,学生家长说他做生意,问是什么生意,回答“卖料子”。看家长脸上表情,听说话语调,那自豪感成就感,满满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是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命题肯定适用于料子。料子轻薄、柔软、花样多,好得了不得。不好在哪?有时,你穿或者脱衣服,猛然间“啪”一下,打得你一颤,吓你一跳。年轻人现代一些,有知识,知道这是化学布料因抖动产生的静电,上了年纪的人无法理解,直接拒绝。
静电是小意思,电不坏人。有的人身上痒,不停地挠,厉害地,挠得遍体鳞伤。去医院,大夫开出中西药一大包,吃得直摇头,身上还是痒。衣服穿久了,有味道了,得洗一下,暂时拿棉布衣服替换。一换,身上竟不那么痒了,连续几天,好受许多。至此,认识回归,还是老祖先那套好,尽管做起来啰唆、繁杂,但穿身上舒服,不找后账。
棉布衣服再次走进人们生活。女同志们碰面,谈完化妆品说服装,“我这是纯棉的”“我的也是纯棉的”。到时装店买衣服,店主介绍:“这是纯棉的,价格高一点;这件80%纯棉,便宜一些。”
人的思想认识有时候需要走些弯路,不走些弯路,认识不会到位。这个认识,一方面是自身生活的感悟,另一方面是对祖先智慧的尊重。老祖先的棉花织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蕴含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那位80多岁的婆婆,她珍藏有一卷过去纺织的老棉布,大约三四丈,是用染了色的线织成的,红黄蓝绿,一截一截的,像彩虹一样。好多人慕名去买,婆婆死活不答应,出多少钱都不行,说那是她的青春,是家族的遗产。我接触后试着淘来几尺,彩虹的缝成被子,无颜色的白布做一件半袖。缝被子,妻子买棉花、弹棉花、加工棉絮,然后缝制,忙累三四天,往往也会高兴三四天。做半袖,请专业裁缝,领子做成短立领,纽扣用织布卷成细条绾上,有些古朴的意味。朋友们听到缝被子,过来参观,对我一番口诛笔伐,说我太私心,不考虑朋友,非要让我再弄来几尺,弄不来,将会对我进行最严厉的制裁。做半袖的裁缝店一时间人来人往,有的人要多掏钱拿东西,有的说两倍价格,有的人直接打我的电话,搞得裁缝师傅几天来根本无法工作,我更是疲于接电话。没办法,答应给他们搞几尺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