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弦 人
妻子歇完产假就返回工作岗位了,不能天天陪着女儿。照料女儿的重担就由岳母接了过来,白天夜里照看着。小小的女儿不管白天还是夜里醒来找妈妈,便要把妈妈的衬衫铺在枕边,小脸埋进布料里,像衔着块没吃完的糖,呼吸渐渐沉下去。因为那味道里有妈妈身上特有的温软气息,成了她对抗黑夜与思念的小小铠甲。
后来妻子调往外地工作,辗转换了好几个城市,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陪女儿的时间也就更少了,女儿的思念也跟着长。快12岁了,女儿已经懂得把思念藏在心里,却总在整理衣柜时,悄悄把妈妈留在家里的衣服叠得格外整齐,偶尔凑过去闻一闻,嘴角会轻轻翘起来——那味道没变,还是让她安心的味道。只在妈妈每次回洛阳时,她才把攒了许久的话一股脑倒出来,从课堂上的趣事说到校门口的学生用品店,从美术考级连连过关到学校新年晚会自己身着军装拉小提琴《强军战歌》,一直说个不停,像要把缺席的时光都补回来。
今年国庆假期,我和女儿去北京陪伴已调往那里工作的妻子,我陪着她们母女俩去了天坛、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天安门广场,还去了北京海洋馆、北京动物园、颐和园。在天坛,导游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卢沟桥上、纪念馆里,女儿攥着妈妈的手听抗战故事,眼里多了层郑重;在颐和园的长廊里,她指着彩绘里的历史典故追着问;在海洋馆、动物馆,开心的她走路都跳跃起来;在天安门广场上,看见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对着高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迎风飘扬的国旗竖起大拇指,连呼“China very good”时,她仰着头跟妈妈说:“老师讲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的妈妈!原来祖国妈妈这么厉害!”那几天,母女俩黏在一起,逛景点、听历史,品尝烤鸭、吃北京炸酱面,哪怕晚上挤在沙发上看电视,都要头靠着头。我坐在旁边看着,只觉得空气里都飘着暖融融的甜。
直到临别前夜,女儿抱着妻子的一件睡衣,指尖轻轻摩挲着,又像小时候那样,凑到鼻尖嗅了嗅,声音轻轻的:“妈妈的味道真香。”她把那件衣服叠好,放进自己的背包夹层,抬头看妈妈时眼睛亮闪闪的,语气格外认真:“我心里有两个妈妈呀,一个是您,一个是祖国母亲这个妈妈。你看外国人都夸祖国妈妈伟大,你就安心工作,和大家一起把她建设得更强大。我也会好好学习,不让你更多操心。”
妻子的眼眶红了,我也悄悄转过脸——原来这“味道”早已不是简单的气息,是女儿对亲生妈妈的牵挂,是她对祖国妈妈的懵懂敬意,是岁月里慢慢沉淀的、两份同样厚重的爱。
回程的高铁上,女儿把背包抱在怀里,睡得很安稳。我知道,那夹层里的“味道”正陪着她,像妈妈的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也像祖国的风,裹着阳光的暖,轻轻护着她,陪她一路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