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蔚
冯骥才先生的全新散文作品《清流:五大道生活(1942—1966)》,以细腻的笔触回溯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天津五大道生活往事,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之旅。书中详述家族的往昔点滴、情感故事,个人的求学、谋生、恋爱经历以及亲友往来趣事等,五大道地区独特的文化韵味与历史内涵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而这段个人和家族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呈现的是岁月的变迁与时代的峥嵘。
五大道在天津和平区,最早是在租界开发的街区,后来逐渐扩建发展。自清末开始,因五大道地区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环境,许多政界要人、富贾巨商、文艺名流等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或者迁居至此,由此也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按现代城市理念进行规划与建设的住宅区。而冯骥才先生一家正是在四十年代初迁至这里,开启了家族新的历史。
在作者笔下,五大道绝不仅是欧式洋房建筑的集合,更是一幅明亮而生动的历史文化场景。在作者的回忆中,家族的事业兴衰、亲友的交际往事、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孩子们在街道里的追逐嬉戏等,多元并置的日常,正是五大道作为一种现代和传统文化交汇点的真实写照。这种五大道的生活记忆,不仅是作者个人成长的背景,更是一个时代、一座城市文化身份的缩影。它代表了近代中国在被动开放与主动求变之间的复杂历程,也见证了普通人在大时代中如何以日常的方式接纳、融合、转化外来文化,形成一种坚韧而灵活的生活智慧。《清流》正是通过这样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将个人记忆升华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让五大道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而成为理解中国近现代城市文化变迁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