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马青慧)门前“三包”责任牌整齐悬挂,村民自发修建的花坛点缀房前,大型机械清理积存垃圾……行走在荥阳市王村镇的村落间,昔日的杂物堆、污水沟渐次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洁净村道与精致庭院,一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同步焕新。
高位统筹绘蓝图,责任闭环抓落实。王村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镇督导组实行每周全域巡查机制,形成“部署—排查—整改—督导—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有章可循、落地见效。
精准攻坚破难点,微改精提换新颜。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核心任务,王村镇坚持问题导向,逐村逐街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治范围全域覆盖,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投入资金50万余元,发动群众90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8000余立方米,拆除违建及私搭乱建30余处。在深化整治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后新庄、后殿、丁村等村将村内垃圾易堆积死角改造为村民休闲小广场,西大村、仁里、前新庄等村群众自发用废弃砖块砌筑花坛、规整菜园,让闲置角落变身“微景观”,乡村风貌持续提质。
全民参与聚合力,机制创新促长效。王村镇以机制创新激活内生动力,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营造“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全镇24个行政村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公共区域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统一制作责任标牌悬挂门前,每月开展评比并纳入积分管理,对表现优秀的农户予以奖励,对整改不力的通报扣分,并通过“红黑榜”公示强化监督引导。各村党支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我是党员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村“两委”成员、党员及后备干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示范引领群众广泛参与,掀起全域整治热潮。
